蜂蜜不结晶是怎么回事

2025-01-31 13:29: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在贮藏过程中大部分都会有结晶析出,产生分层或成固体,这样的现象非常容易影响蜂蜜的感官性状及商品货架性能,很多不懂这块的消费者对蜂蜜结晶非常容易误会认为是白糖,商家就投消费者所好,对蜂蜜进行加工(破晶核工艺),通常用200目以上的滤网滤除大量的蜂蜜结晶核,通过77度以上的加热温度使之融化以去除,使之不结晶或少结晶。还有的不良厂家在蜂蜜中直接掺入麦芽糖浆使蜂蜜永久不结晶!

回答2:

一般养过蜂的人都知道,当采下的蜂蜜在气温低到12度以下时,蜂蜜就开始结晶,如放在瓶子里就能看到下面有结晶粒存在。当高于30度时就会溶化。而这主要是由于蜂蜜中营养成分引起的,结晶主要是由于蜂蜜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活性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葡萄糖,氨基酸会形成结晶核,结晶核不断扩大,形成结晶状。蜂蜜的结晶跟品种,浓度,温度的不同有关,特别是跟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成份多少有关。成分越多就越易结晶。

如纯为糖加少许蜂蜜加工而结晶的蜂蜜,你可以取出一点放到手心,再用手一捻,你会觉得有结晶粒存在,就象白糖一样或冰粒一样。而真的蜂蜜一捻就化。

回答3:

正常的,可以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