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树干、枝条,严重时造成植株、枝干枯死,同时也危害叶片和花蕾,198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日本神州静冈县首次发现。我国从1986年湖南东山峰林场证实有溃疡病发生以来,先后有多个省区报道有该病发生,发生严重的地方造成多处果园遭到毁灭。由于溃疡病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在我国猕猴桃产区有逐步加重之势,已经成为对猕猴桃威胁最严重的病害。
危害症状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树干、枝条,严重时造成植株、枝干枯死,同时也危害叶片和花蕾。
感病植株最初从发病部位芽眼、叶痕、皮孔、小伤口等处溢出乳白色粘质菌脓,划破皮层可见韧皮部开始变为深灰色腐烂。病部皮层组织逐渐变软呈水浸状下陷,树干或大枝上可出现纵向裂缝。植株进入伤流期后,病部的菌脓与伤流液混合从伤口漫溢出,呈锈红色。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导致发病部以上的枝干坏死,也会向下部扩展导致地上部分枯死或整株死亡。叶片发病时在新生叶片上呈现褪绿小点,水浸状,后发展为1~3毫米的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淡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湿润并有乳白色菌脓溢出。高温条件下病斑呈红色,在连续阴雨低温条件下,病斑扩展很快,有时也不产生黄色晕圈。叶片上产生的许多小病斑相互融合形成枯斑,叶片边沿向上翻卷,不易脱落;秋季叶片病斑呈暗紫色或暗褐色,容易脱落。花蕾受害后不能张开,变褐枯死;新梢发病后变黑枯死。
发病规律 陕西关中猕猴桃产区一般在2月上旬~3月上旬开始在田间出现溃疡病症状,个别年份在12月下旬冬季修剪时开始出现症状,主要危害结果母枝、主蔓或主干。感病植株最初从发病部位的芽眼、叶痕、皮孔、小伤口等处溢出乳白色粘质菌脓,皮层下可见韧皮部开始变为深灰色坏死。病部皮层组织逐渐变软呈水浸状下陷,树干或大枝上也可出现纵向裂缝。植株进入伤流期后,病部的菌脓与伤流液混合从伤口漫溢出,呈锈红色,流出的菌脓成为向其他部位传染的菌源。病斑扩展绕茎干一周后导致发病部以上的枝干坏死,也会向根部扩展导致整株死亡。进入5月份后随着温度升高,枝干上的病情发展渐趋缓慢以至基本稳定。9月中旬病情再次回升,出现一小高峰,主要危害叶片。
猕猴桃溃疡病菌主要存在于感病猕猴桃植株体内,包括枝干、叶、芽、叶痕等部位,同时存在于田间猕猴桃病残体上,包括剪除的感病枝蔓、刮除的病部皮层组织和其他枯枝落叶,周围栽植的桃、李、梨、杏、樱桃等植株也可带有溃疡病菌,土壤表土层中有溃疡病菌,但病菌不能通过土壤传染。
溃疡病菌通过风雨、昆虫传播,或修剪等农事操作时,借修剪刀、农具等传播,从气孔、水孔、皮孔、伤口(虫伤、冻伤、刀伤)等侵入植株体内。研究证明,从9月~翌年6月溃疡病源菌都能在植株伤口处感染,侵染的病菌先在皮层部增殖、上下移动扩展,同时移动到木质部、中心柱髓部。该菌是好低温性细菌,对高温适应性低,旬平均气温在0℃就开始发病,在2~15℃之间病害流行速度快,15℃以上病害流行速度趋缓,当旬平均气温达20℃左右时,病害基本停止蔓延。4月下旬之前侵染的,当年发病产生病斑。4月下旬以后感染的,只在伤口部位潜育发展,直到第二年春季才表现出发病症状,但成为秋季发病侵染的病源。残留在老病斑部边缘的健全组织内的病原细菌,从翌年1月起增殖、扩展发病。
在影响溃疡病发生的因素中,有溃疡病的菌源是首要的一条,目前我国猕猴桃产区均不同程度有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由于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广泛,一个果园有溃疡病危害后,便会很快向周围的果园传播扩展,有些可能暂时没有表现出症状,但病源菌已经存在,因此防治溃疡病是整个猕猴桃产区都必须面对的任务。
影响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最普遍的因素是树势状况,凡是影响到树势状况的条件都可能影响到溃疡病的发生。田间管理良好树势强健的果园发病明显较轻,而管理粗放、树体营养不良的果园发病明显较重。以施用优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或配合施用氮磷钾三元素肥料的果园发病较只单纯使用化肥、尤其单纯施用氮肥的轻;灌水过多、树体虚旺、树冠郁闭的园以及土层浅薄或土壤粘重的园发病较重;行间套种其他作物的园发病重;初挂果的幼树较成年树发病重;滥用膨大素、树体负载量过大的园发病较重;园中其它病虫害如叶蝉类危害较重的溃疡病发病重。
从陕西主要栽培的4个猕猴桃品种中,溃疡病发病程度从高向低依次为红阳、海沃德、秦美、亚特,海沃德品种的授粉雄株马图阿的发病株率较海沃德本身高。从发病情况中能明显看出,长势弱的品种发病较重,长势强旺的品种发病较轻。
气候对溃疡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先年冬季低温冻害后次年春季溃疡病常发生较重,原因是冻害在树体上造成伤口,利于病菌侵入。而暖冬同样会诱发溃疡病大发生,陕西关中地区冬季低温一般在-10℃左右,土壤封冻约一个月,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大致保持平稳缓慢发展;但如遇暖冬,次年春季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较重;冬季气温冷暖变化剧烈也会导致下年溃疡病发生较重,估计与冬季相对较高的气温有利于病菌的增殖扩展,病菌的数量较大有关。
防治方法
目前产区的绝大部分猕猴桃果农主要在溃疡病发生后进行治疗,即在春季发现病枝病斑后剪去发病的结果母枝、刮除发生的病疤并涂以杀菌剂防止扩展,少有人在先年进行预防。尽管每年都进行刮治,但大部分猕猴桃园的发病程度逐年严重,效果并不好。从国外的发病情况看,美国和日本是发现溃疡病最早的国家,但目前并未有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的报道,表明预防工作比较好,已经将发病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由于溃疡病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在外观症状出现之前无法确定其是否发生,症状出现后损失已经造成,再采取任何措施都不能挽回,最多只能让损失不扩大。同时目前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预防应是防治溃疡病的关键。
(1)预防首先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力,使溃疡病即使侵入植株体内也不发病或发病轻微。
(2)有效控制园内其它病虫害如叶蝉类,尽量避免给树体造成伤口,减少溃疡病传播的途径。
(3)及时清园,冬季修剪后将病枝、枯叶、僵果等全部清理集中烧毁处理,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减少病原菌的越冬数量。
(4)药剂预防应从3月上旬伤流开始出现时,用施纳宁150倍液喷雾或涂抹树干、主枝,或用70%DTM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雾全树,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4次;9月上旬起每隔7~10天用施纳宁1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DTM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交换喷雾全树,连喷3~4次;果实采收后植株上造成大量伤口,应尽快全树细致喷洒施纳宁1000倍液或0.3~0.5度石硫合剂;冬季修剪后全树细致喷洒施纳宁150倍液喷雾或涂抹树干,或喷洒3~5度石硫合剂。前期预防主要是杀死枝叶上的病菌,后期使用石硫合剂主要在枝条、树干上形成保护层,使病菌无法在植株表面存活并侵入植株体内。预防工作要全程进行,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空档,都会给病菌侵入留下机会。
(4)治疗溃疡病应尽早进行,从元月下旬开始,定期在园内检查,发现溃疡病枝后立即剪除,剪除时要超过发病部位,多剪去一段健康的枝段;对主干、主枝上发现的病斑,先刮去的病斑表皮,找出变色的韧皮部范围,用利刀沿病斑外围0.5~1cm 切化深达木质部,刮去病部组织,用DTM5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300倍液,或21%过氧乙酸的水剂2~5倍液将伤口仔细涂抹一遍,将剪下的病枝和刮下的病斑树皮带出园外烧毁。一般进入5月份后,病斑不再扩展,进入停滞状态,但也有少量病斑出现较迟,5~6月份仍可有少量扩展,对这些病斑要在7月份以前全面检查刮除涂治一遍,施纳宁150倍液喷雾或涂抹树干,减少秋季发病的菌源。同时对剪除病枝的剪子、刮刀等要用酒精、甲醛或升汞液消毒。
猕猴桃溃疡病具有爆发性和毁灭性,是目前果树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由于对其治疗至今尚无特性药剂,只有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方法,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猕猴桃溃疡病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1、冬季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早春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病叶、徒长枝、下垂枝等,以减少传染病源。有条件的地方宜摘除夏梢。
2、喷雾:收果后或入冬前(秋季清园)和立春后至萌芽前,分别普遍喷施《靓果安》600倍液+有机硅;萌芽后至谢花期结合防治其它病害,用《靓果安》600—800倍液喷施叶片及枝干。
3、涂抹:对猕猴桃树干上溢出菌脓时和核桃枝干流出褐色乃至黑褐色粘液时,先用刀纵横划几道,最后使用《溃腐灵》原液+有机硅涂抹(注意涂抹面积应大于发病面积),病情严重的(多处流液且量大)次日再涂抹1次。
4、灌根:溃疡病的发生多因施肥不当导致根系变色、根系衰弱,易于滋生病菌造成,为此可使用《靓果安》300倍液灌于受害枝干下方,营养根处(外围)以利根部吸收、传导至植株各组织。既能直接杀灭根部部分病原,又能传导杀菌或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5、采果及落叶后:对全树枝蔓立即喷一次药剂,防治溃疡病菌从叶柄、叶柄痕向枝蔓内的侵入。药剂选用《溃腐灵》400倍液+叶枯坐800倍液。
6、冬剪后:对全树枝蔓立即喷一次《溃腐灵》400倍液+叶枯坐800倍液,保护剪口免受溃疡病菌侵染。
7、周年喷施中药杀菌剂——《靓果安》保护、复壮树体:每年喷施4遍以上《靓果安》600-800倍液作为保护药剂,可大大降低溃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