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简介 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伦敦大疫。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回故乡乌尔斯索普。
1667年牛顿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被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牛顿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1705年受封为爵士。
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终年84岁。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二、科学成就
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1.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2£?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3£? 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4£?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在17世纪70年代设计的望远镜。它一般被称为反射望远镜,效果远优于伽利略所设计的著名的折射望远镜。
三、趣闻轶事
1£?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
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由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的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表述方式,它是一个严密的、完美的体系,书中没有叙述苹果落地的故事,致使许多人对苹果落地一说持保留意见。
实际上,牛顿的亲戚和朋友多次证实苹果落地的故事。法国文学家、科学家伏尔泰曾追忆过,他在牛顿去世前一年,即1726年去英国时,听牛顿的继姊妹说过,一天,牛顿躺在苹果树下,忽然看到一个苹果落地,引起了他的思考。牛顿灵机一动,脑中突然形成一种观点:苹果落地和行星绕日会不会由同一宇宙规律所支配的?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晚年的一位密友斯多克雷也明确提到,在1726年4月的一天,和牛顿共进午餐后,一起来到牛顿家后园,并在苹果树下饮茶。在谈话中“他(指牛顿)告诉我正是在过去同样情况下,注意引力的思想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那是在一棵苹果树下偶然发生的,当时他处于沉思冥想之中。”
还有牛顿晚年的另一位密友潘伯顿在有关追忆牛顿的著作中,也谈及因苹果落地而引起验证引力平方反比关系的故事。
牛顿在晚年再次讲述当时苹果的故事,那是离苹果落地时已经是60年过去了,为什么一个老人对此事记忆那么深刻,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的成果,当事人对触发灵感的事件当然是深深的激动和怀念的;其次是与胡克的争执也留下深深的记忆,牛顿就从一个侧面澄清事实真相,应该认为苹果落地一说的事实是成立的。
2.科学研究的痴情
牛顿对于科学研究专心到痴情的地步。据说有一次牛顿煮鸡蛋,他一边看书一边干活,糊里糊涂地把一块怀表扔进了锅里,等水煮开后,揭盖一看,才知道错把怀表当鸡蛋煮了。还有一次,一位来访的客人请他估价一具棱镜。牛顿一下就被这具可以用作科学研究的棱镜吸引住了,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它是一件无价之宝!”客人看到牛顿对棱镜垂涎三尺,表示愿意卖给他,还故意要了一个高价。牛顿立即欣喜地把它买了下来,管家老太太知道了这件事,生气地说:“咳,你这个笨蛋,你只要照玻璃的重量折一个价就行了!”
3.喜欢养猫
传说牛顿在盖房子时,坚持要留大小两个猫洞,好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据。不过牛顿喜欢养猫倒是真的。由于牛顿终身未婚,猫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猫也给他惹了不小的麻烦,1692年牛顿母亲去世使他极其痛苦。一天早晨,他为了平静一下,到桥大学礼拜堂做礼拜时,忘了熄灭蜡烛,可能是猫闯的祸,蜡烛翻倒后,把摆在桌上的光学、化学手稿和其他论文化为灰烬。
4.终身未婚之迷
牛顿少年时代在一首诗里表白自己的远大抱负: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地欢迎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幸福,永恒无边。
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富的激情、富有理想的诗人,但牛顿是一个追求用科学中的光线谱来解释他的理想的特殊类型的诗人。他让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藩篱。在他的整个心田里,填满了自然、宇宙。也许这是他终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牛顿并没有完全与爱情绝缘。他一生中甚至有过两次恋爱。牛顿23岁正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由于剑桥发生了瘟疫,学校放假。牛顿回到乡下,住在舅父家里。在那里,他一次爱上了美丽、聪明、好学、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欢这个学识渊博、卓见非凡的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起散步。牛顿喜欢即兴发表长篇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又多是他正在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表妹虽听不懂,但她还是耐心地听,似乎觉得很有趣。牛顿在心里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对于我所讲的觉得这样有味,我一定很不错。当然,她的脑筋一定也很好,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帮助,解决我的许多困难问题,与我共同工作,那该多好啊!”
但是牛顿生性腼腆,并未及时向表妹表白心中的爱情。等他回到剑桥大学后,又聚集会神地沉浸到科学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记了远方的乡村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等着他。他对个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视,而她的表妹却误以为牛顿对她冷淡,便择夫另嫁了。牛顿因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耽误了一次爱情的大好时机。
牛顿实在太忙了,他连做梦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领带不结,鞋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好,就走进大学餐厅。尽管如此,牛顿毕竟是个年轻人,还有一颗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他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位美人。正在这紧要关头,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象做梦似的,下意识地抓住情人的一个手指,把它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声,他才清醒过来。面对吃惊的姑娘,他连忙象只绵羊似的柔声道歉:“啊,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来,我是该打一辈子光棍!”
姑娘饶恕了牛顿,却无法理解他,爱情又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扑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热情都集中到了科学事业上。此后那种“青春的热情”再也没有涌现《多彩的旋律》
5、名言
(1)“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2)“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6、牛顿学说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
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牛顿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明亡之前一年到清雍正5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的时间相当于康熙25年。从牛顿《原理》发表的1687年到1840年的150余年间,牛顿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几乎没有介绍到中国。《原理》一书的基本内容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在中国传播。
牛顿学说对中国的影响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牛顿的万有引力三者相继传入中国,它们和中土奉为圭臬的“天动地静”、“天圆地方”、“阴阳相感”的传统有天壤之别。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巨大反响。
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决不只是影响了学术界,唤醒了人们对于科学真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也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1898年)提供了一种舆论准备。这个运动的主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都无例外地从牛顿学说中寻找维新变法的根据,尤其是牛顿在科学上革故图新的精神鼓舞了清代一切希望变革社会的有志之士。
1839年7月8日生于美国东部纽约州里奇菲尔德一个法国移民家庭,约翰·洛克菲勒的父亲是一杂货商,其经商之道对幼小的洛克菲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克菲勒7岁时,就开始帮助奶奶卖火鸡赚钱,然后,他把这些放贷给周围的农户以赚取利息。从这里可以看出,洛克菲勒从小就有经商赚钱的精明。从那时起,他就决心要让金钱做他的奴隶,而不是他做金钱的奴隶。
1853年,洛克菲勒全家迁往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镇。洛克菲勒也在那里上中学读书,
但他一心想赚钱当阔佬,对上学不感兴趣。1855年,洛克菲勒中学毕业,他曾在一个商业学校上了几个月学。在其父的影响下,他决定不升大学,而是进入企业界寻求发展。他先在一家商行担任记账员,但很快就自立门户,与英国移民莫里斯-克拉克共同创立了克拉克一洛克菲勒经纪公司。由此,洛克菲勒开始了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之旅。
由于经营有方,洛克菲勒的公司很快便财源滚滚,特别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凭借卖出买入,洛克菲勒很快就使公司变成了经营盐、食品、牧草、苜蓿种子等多品种的大公司。1861年,洛克菲勒预见到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必将大规模增加对石油的需要,便投资石油开采业。1865年,洛克菲勒购买了安德鲁斯一克拉克炼油公司,将其更名并正式投身于石油业。洛克菲勒工作极有计划,雄心勃勃,而且做事小心谨慎,因而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866年,洛克菲勒分别买下了克利夫兰和匹兹堡的多家炼油
厂。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创立了“美孚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出任公司董事长,
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在公司经营中,洛克菲勒为了减少浪费、节省资金,以美孚石
油公司为核心,合并其他中小企业,彻底解决了石油价格不稳和精炼油过剩的问题。到
了1872年,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克利夫兰的炼油行业,已经包括了34家企业、1600名
员工,控制了全美l/4的炼油能力。
从此,洛克菲勒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积累财富。在其统一了克利夫兰的炼油业后,洛
克菲勒把他的眼光投向美国东部地区。1875年,洛克菲勒主持召开了萨拉托加会议,
与会的纽约、费城、匹兹堡的石油大亨们大多为洛克菲勒精辟的分析和辉煌的远景所
说服,美孚石油公司的业务开始遍及整个东部地区。之后,洛克菲勒又挤垮了美国最
大的铁路公司——帝国运输公司,完全控制了匹兹堡的石油业。1879年,洛克菲勒公
司提炼的石油已占全美生产石油的90%;1880年则增加到95%。一个世界规模的新兴
石油垄断的庞然大物呈现在人们面前。1882年1月,标准石油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组
成托管委员会,掌管所有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这标志着美孚石油
托拉斯的形成。以此为起点,美国的其他工业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各种托拉斯组织。洛
克菲勒成为全美国最富有的人,他登上了美国石油工业的巅峰。
正当洛克菲勒和他的美孚石油托拉斯如日中天之时,美国开始悄然兴起了一场反
对不公平竞争、反对贪污腐化的改革运动。洛克菲勒作为“进行欺诈、高压、行使特
权”的代表,首当其冲受到批判。1890年,美国政府颁布《谢尔曼反垄断法)),美孚石
油托拉斯不得不解散。但事实上,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仍然存在,各分公司仍然步调
一致,协同作业;各公司的收入还是由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委托人来管理。1899年6
月,洛克菲勒改组美孚石油公司,以新泽西州的美孚公司重新登记,美孚石油公司的
石油霸主地位再次得以确立。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从而开始了托
拉斯与反托拉斯之间最为激烈的对抗。罗斯福提出要将垄断市场、勾结铁路的美孚石
油公司彻底铲除。191 1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判美孚石油公司解散,洛克菲勒为之
辛苦经营40年、耗尽毕生精力的石油王国轰然倒塌了。美孚石油公司被分成38个独立
的企业,各自成立董事会。洛克菲勒虽然仍占有38家企业98.3383万股权中的24.55
万份,但石油王国的崩溃使洛克菲勒的成就成为昨日黄花。
洛克菲勒晚年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于1913年成立了“以造福人类”为宗旨的洛
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曾被人认为是一位冷酷无情的生意人,然而有一次,他对记
者说:“如果除了财产,我再没有什么美德的话,那么我这一辈子算不上很成功。”他
把当年精于算计的金钱重新转入社会,对许多公共项目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捐助,如芝
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美国普通教育委员会等。
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去世。洛克菲勒一生创造了几个奇迹:赚钱最
多,花钱最多,活得最长。他是一个既被人尊敬、又遭人痛恨的人物,一个肆无忌惮
的垄断者,一个道貌岸然的慈善家,这中间充满了矛盾,充满了神话。
约翰·洛克菲勒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桃色新闻.即使
是后来成为亿万富翁.他在女人方面的严肃在美国传
为佳话。似乎洛克菲勒的一生永远属于财富和金钱.与
美女无关。他与妻子罗拉忠贞不瑜的爱情令人称道o
1854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已经年满15岁,他长成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
俊的小伙子了。一次,父亲问他在学校有没有女朋友,他回答说没有,父亲有点夸张
地睁大眼睛说:“像你这个年龄,可以找一个了。”
尽管约翰·洛克菲勒对父亲的提问不以为然,但是当他回想起接触过的女孩子时,
他的脑海中还是闪过了一个女孩子的漂亮面孔,她叫罗拉,一个聪明温和、对历史很
感兴趣的少女。
约翰和弟弟那时候对音乐有一定的嗜好,特别是约翰一度迷恋过小提琴。他们常
到教会办的主日学校上课,于是,报名参加了那儿的唱诗班。也就是在那儿,约翰遇
上了罗拉。他觉得她极有吸引力,她觉得他是一个带有轻度感伤主义情调的忧伤少年。
随着交往的不断增多,罗拉对洛克菲勒的热情也不断升温。但是,他们初期的交
往纯粹是柏拉图式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从来对异性不感兴趣的洛克菲勒开始产
生了按捺不住的感情冲动,但是从小寡言少语的他虽然频频地到克利夫兰的城郊与罗
拉约会,但他却没勇气表明心中的想法。约会的时候,总是两个人手拉手在森林中漫
步,虽然两个人的目光也会深情地交织在一起,但约翰总是首先腼腆地避开罗拉那火
辣辣的目光。饱受感情煎熬的罗拉期待着约翰能像一个勇士那样大胆地向自己表白爱
情,同时,也期待着能够早日得到约翰的拥抱和亲吻。因为这些对于谈恋爱的青年人
来说,是太寻常不过的了。有一次,罗拉借口眼睛里飞进了一只虫子,让约翰‘洛克
菲勒替她吹出来,实际上是等待约翰的拥抱和亲吻。但是,两个人脸对脸地呆了几分
钟,面对罗拉嚅动的嘴唇,虽然洛克菲勒也心跳不已,但终究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一次次的失望,使罗拉终于要打破少女的矜持,采取主动出击了。此时的约翰’
洛克菲勒的心里也是极为痛苦和矛盾,既想对罗拉一吐衷肠,但又缺少勇气,也许他
天生只是一个商场上的骑士,而在情场上,却是一个懦夫。
最后,还是善解人意的罗拉帮助洛克菲勒摆脱了困境。此后,洛克菲勒和罗拉进
入了公开的恋爱阶段,双方的家长也是高兴不已。尤其是罗拉的父亲,对自己的未来
女婿特别喜欢,把自己的生意经和社交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和罗拉经过十多年拉锯式的恋爱后,他们终于于1864年9月走进了神圣
的教堂。洛克菲勒在自己辉煌的一生中,无论是处于成功的巅峰,还是处在命运的低谷,
罗拉始终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亲密伴侣。这在世界富翁的群体中,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
hao~
海明威、肖邦……
一楼的真厉害
a ,bu xiao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