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dac123
-- 发布时间:2003-5-1 1:19:05
--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费罗 [现当代西方哲学选论]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者的联系在于,他们对形而上学所具有的共同立场。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在于清除西方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形而上学的克服和超越。他认为,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支配着全部的西方哲学史。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这个形而上学传统以其对存在问题特有的领悟,决定着西方思想的基本走向。 这个传统极为深厚,以致我们要对它有所反思和有所分析都很困难,因此,海德格尔就把他的哲学任务规定为克服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创造了西方的历史,现在是终结形而上学的时候了。西方哲学家习惯于使用“终结”这个概念,恩格斯也是这样,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就是一例。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消解,既受后现代主义者的认同,同时又受到他们的一些指责;总的来看还是认同多于指责。美国当代哲学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德·罗蒂在其《后哲学文化》的不同专题中对海德格尔哲学多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者视野中的海德格尔哲学的地位与价值。
罗蒂指出,“在本世纪,对于我们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问题,有三种回答,与关于哲学思辨的目的之三种看法相适应。他们是胡塞尔(或科学主义)的回答,海德格尔(或诗意)的回答和实用主义(或政治)的回答。”他说,第一种回答人们最熟悉,它为胡塞尔及其实证主义对手所共有。根据这种观点,哲学以科学为样板,而离艺术和政治较远。
海德格尔和实用主义的回答反对这种大家熟悉的“科学主义”回答。海德格尔是从科学家转向诗人的,只有哲学思想家能与诗人站在同等水平上。海德格尔主义者认为,我们要重新认识和利用哲学传统,把它看作一系列诗意的成就,是思想家的产物,因为思想家“除了为一个存在物在其存在的历史上所是的东西发现一些语词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实用主义者认为,我们利用传统,就象利用一套工具一样。其中有些工具,包括那些一直名不副实的工具,表明不再有用因而可以抛弃;有些可以改造;有时可能有必要发明新的工具。
罗蒂指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充满了对为胡塞尔和笛卡尔所共有的学说的批判。海德格尔把“客观科学知识”看作是“存在于世界”的一种次要的,派生的形式,源于对工具的使用。海德格尔解决哲学假问题的方法是,把社会实践看作一种首要的不容置疑的要素,而不是一种需要解释的东西。这是与实用主义一致的。
海德格尔与实用主义者一样完全不相信柏拉图式哲学的视觉隐喻,相信视觉隐喻的哲学家认为,通过视觉隐喻可以看到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他们来说,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可以把文化的每一个方面都置于其中的形式框架。对这种想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框架的企图,海德格尔的形容词是“数学的”,即我们实际上已经知道的事物的。在海德格尔看来,对数学的东西的追求,对一种形式的非历史的框架的追求,乃是现象学,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传统的暗藏的纽带。依罗蒂的看法,海德格尔所喜欢的是听觉隐喻,它作为隐喻是更好的隐喻,因为它们暗示,认识并非始终就是承认,获得真理并非始终就是把材料置于予设的框架中。可以说,隐喻乃是来自逻辑空间外面的声音,而不是填补这个空间某一部分的经验活动,也不是对这个空间结构的一种逻辑哲学的澄清。它是一个要求改变一个人的语言和生活的号召,而不是一个有关如何把它们系统化的纲领。
罗蒂说,从一种为海德格尔与戴维森所共有的观点来看,哲学传统乃是一系列企图,认为思想史是在表明一种“暗藏的理性”,它是由理性的狡诈造成的。海德格尔认为自己的哲学研究是历史主义的,他曾经驳斥过胡塞尔对历史主义的批评,海德格尔说,哲学中的构造必然的就是解构,就是说,是在一种对传统的历史重现过程中实现的对传统概念的解构……因为解构属于构造,本质上,哲学的认知,在某种意义上,同时也就是历史的认知。在他看来,哲学的最高事业就是保存超越的存在物用来表达自己的最基本语词的力量;哲学的本真任务就是对历史的超越存在物提出挑战,也就是对纯粹的存在即存在本身提出挑战。哲学思考的目标,就是提醒我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不是“人类理性”的语言,而是历史上过去的思想家们的创造,从而使我们摆脱这种人类理性语言的束缚。罗蒂认为,海德格尔与实用主义者一样反对传统哲学,但是有所区别。实用主义把传统哲学看作是假科学,海德格尔则认为它是陈腐的诗歌,它非常陈腐,以致成了无意识的自我模仿。像海德格尔一样,实用主义者也拒绝科学主义的这样一个主张:某个新的隐喻,某个新的哲学观点,可以揭示永恒的中性的研究母体。他们共同认为,诗人和思想家乃是社会世界的未被承认的立法者。但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是为诗人而存在的,而实用主义者认为,诗人是为世界而存在的。
罗蒂在分析解构主义的产生和理论来源时,多次提到海德格尔对德里达的影响。其中既包含了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评价,也包含了罗蒂自己对海格尔的评价。罗蒂指出,德里达的大多数工作继续了一条始于尼采而一直延续到海德格尔的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特征就是越来越激进的拒斥柏拉图主义,即西方从柏拉图那里继承下来并一直支配着欧洲思想的从事哲学区分的机制。依罗蒂的观点,如果说,尼采是解构主义的先驱,那么海德格尔堪称是一个解构主义的先行者。罗蒂接下来说,海德格尔在转离了其早期《存在与时间》中的“现象学本体论”以后的著作中,海德格尔把柏拉图主义等同于他所谓的“形而上学”,并把形而上学等同于西方的命运。
在海德格尔看来,像圣保罗,笛卡尔,牛顿,康德,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马克思这样一些人,都不过是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些片断。他们的观点还是柏拉图的观点,……因为他们都这样或那样的坚持要在实在与现象,或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作出区分。甚至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也视这样的区分为当然。因此,对海德格尔来说,它们也不过是形而上学思想的浅薄退化的形式。海德格尔说:“所有的形而上学,包括其反对者实证主义,都在说柏拉图的语言。” 罗蒂指出,海德格尔甚至反对尼采,认为他也是一个形而上学家,权力意志的形而上学家,他把权力置于一切的首位。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是最后的形而上学家,还不是能够完全摆脱柏拉图主义的后形而上学家。罗蒂认为,德里达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路线,对海德格尔拒斥消解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示认同。罗蒂指出了他们之间的思想联系,他说,海德格尔称为“柏拉图主义”或“形而上学”或“存在-神学”的东西,德里达称为“出现的形而上学”或“逻辑中心主义”。德里达重申了海德格尔关于这种形而上学贯穿于整个西方文化的主张。他们都看到了这种传统的二元对立对于所有生活和思想领域的腐蚀作用。因而,他一致认为,思想家的任务就是要摆脱这种二元对立,摆脱由这种二元对立构成的理智和文化生活形式。德里达对受惠于海德格尔的思想感激不尽,他说,没有海德格尔提出的问题,他想做的工作是不可能的。然而,德里达并不认为海德格尔已经彻底摆脱了形而上学影响,他在后者的著作中找到了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德里达认为,自始至终贯穿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形而上学特征的一个主要印记,就是他使用了“存在”这个概念。海德格尔把两千年来从柏拉图主义到尼采的颠倒的柏拉图主义的逐渐转化看作是对存在的逐渐忘却。在海德格尔看来,忘却存在就是混淆存在与存在物。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别”仍然是个受形而上学支配的概念。对此,德里达说,不存在任何独特的名称,即使是存在的名称。我们在做这样的思考时,决不能有任何的“怀古情结”。罗蒂评论说,为了把自己与海德格尔区别开来,德里达发明了一套词汇,诸如trace ,difference,等等。海德格尔的词(存在等)表达了他对不可说的东西,沉默的东西,持存的东西的尊敬,而德里达的词则表达了他对繁衍的东西,难于琢磨的东西,隐喻的东西和不断的自我再造的东西的充满深情地赞美。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心目中的海德格尔。罗蒂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和派,他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公正的。而德里达是激进派,因而他在认同海德格尔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同一个敞开的海德格尔却受到了不同的礼遇。
。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者的联系在于,他们对形而上学所具有的共同立场。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在于清除西方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形而上学的克服和超越。他认为,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支配着全部的西方哲学史。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这个形而上学传统以其对存在问题特有的领悟,决定着西方思想的基本走向。 这个传统极为深厚,以致我们要对它有所反思和有所分析都很困难,因此,海德格尔就把他的哲学任务规定为克服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创造了西方的历史,现在是终结形而上学的时候了。西方哲学家习惯于使用“终结”这个概念,恩格斯也是这样,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就是一例。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消解,既受后现代主义者的认同,同时又受到他们的一些指责;总的来看还是认同多于指责。美国当代哲学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德·罗蒂在其《后哲学文化》的不同专题中对海德格尔哲学多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者视野中的海德格尔哲学的地位与价值。
罗蒂指出,“在本世纪,对于我们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问题,有三种回答,与关于哲学思辨的目的之三种看法相适应。他们是胡塞尔(或科学主义)的回答,海德格尔(或诗意)的回答和实用主义(或政治)的回答。”他说,第一种回答人们最熟悉,它为胡塞尔及其实证主义对手所共有。根据这种观点,哲学以科学为样板,而离艺术和政治较远。
海德格尔和实用主义的回答反对这种大家熟悉的“科学主义”回答。海德格尔是从科学家转向诗人的,只有哲学思想家能与诗人站在同等水平上。海德格尔主义者认为,我们要重新认识和利用哲学传统,把它看作一系列诗意的成就,是思想家的产物,因为思想家“除了为一个存在物在其存在的历史上所是的东西发现一些语词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实用主义者认为,我们利用传统,就象利用一套工具一样。其中有些工具,包括那些一直名不副实的工具,表明不再有用因而可以抛弃;有些可以改造;有时可能有必要发明新的工具。
罗蒂指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充满了对为胡塞尔和笛卡尔所共有的学说的批判。海德格尔把“客观科学知识”看作是“存在于世界”的一种次要的,派生的形式,源于对工具的使用。海德格尔解决哲学假问题的方法是,把社会实践看作一种首要的不容置疑的要素,而不是一种需要解释的东西。这是与实用主义一致的。
海德格尔与实用主义者一样完全不相信柏拉图式哲学的视觉隐喻,相信视觉隐喻的哲学家认为,通过视觉隐喻可以看到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他们来说,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可以把文化的每一个方面都置于其中的形式框架。对这种想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框架的企图,海德格尔的形容词是“数学的”,即我们实际上已经知道的事物的。在海德格尔看来,对数学的东西的追求,对一种形式的非历史的框架的追求,乃是现象学,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传统的暗藏的纽带。依罗蒂的看法,海德格尔所喜欢的是听觉隐喻,它作为隐喻是更好的隐喻,因为它们暗示,认识并非始终就是承认,获得真理并非始终就是把材料置于予设的框架中。可以说,隐喻乃是来自逻辑空间外面的声音,而不是填补这个空间某一部分的经验活动,也不是对这个空间结构的一种逻辑哲学的澄清。它是一个要求改变一个人的语言和生活的号召,而不是一个有关如何把它们系统化的纲领。
罗蒂说,从一种为海德格尔与戴维森所共有的观点来看,哲学传统乃是一系列企图,认为思想史是在表明一种“暗藏的理性”,它是由理性的狡诈造成的。海德格尔认为自己的哲学研究是历史主义的,他曾经驳斥过胡塞尔对历史主义的批评,海德格尔说,哲学中的构造必然的就是解构,就是说,是在一种对传统的历史重现过程中实现的对传统概念的解构……因为解构属于构造,本质上,哲学的认知,在某种意义上,同时也就是历史的认知。在他看来,哲学的最高事业就是保存超越的存在物用来表达自己的最基本语词的力量;哲学的本真任务就是对历史的超越存在物提出挑战,也就是对纯粹的存在即存在本身提出挑战。哲学思考的目标,就是提醒我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不是“人类理性”的语言,而是历史上过去的思想家们的创造,从而使我们摆脱这种人类理性语言的束缚。罗蒂认为,海德格尔与实用主义者一样反对传统哲学,但是有所区别。实用主义把传统哲学看作是假科学,海德格尔则认为它是陈腐的诗歌,它非常陈腐,以致成了无意识的自我模仿。像海德格尔一样,实用主义者也拒绝科学主义的这样一个主张:某个新的隐喻,某个新的哲学观点,可以揭示永恒的中性的研究母体。他们共同认为,诗人和思想家乃是社会世界的未被承认的立法者。但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是为诗人而存在的,而实用主义者认为,诗人是为世界而存在的。
罗蒂在分析解构主义的产生和理论来源时,多次提到海德格尔对德里达的影响。其中既包含了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评价,也包含了罗蒂自己对海格尔的评价。罗蒂指出,德里达的大多数工作继续了一条始于尼采而一直延续到海德格尔的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特征就是越来越激进的拒斥柏拉图主义,即西方从柏拉图那里继承下来并一直支配着欧洲思想的从事哲学区分的机制。依罗蒂的观点,如果说,尼采是解构主义的先驱,那么海德格尔堪称是一个解构主义的先行者。罗蒂接下来说,海德格尔在转离了其早期《存在与时间》中的“现象学本体论”以后的著作中,海德格尔把柏拉图主义等同于他所谓的“形而上学”,并把形而上学等同于西方的命运。
在海德格尔看来,像圣保罗,笛卡尔,牛顿,康德,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马克思这样一些人,都不过是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些片断。他们的观点还是柏拉图的观点,……因为他们都这样或那样的坚持要在实在与现象,或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作出区分。甚至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也视这样的区分为当然。因此,对海德格尔来说,它们也不过是形而上学思想的浅薄退化的形式。海德格尔说:“所有的形而上学,包括其反对者实证主义,都在说柏拉图的语言。” 罗蒂指出,海德格尔甚至反对尼采,认为他也是一个形而上学家,权力意志的形而上学家,他把权力置于一切的首位。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是最后的形而上学家,还不是能够完全摆脱柏拉图主义的后形而上学家。罗蒂认为,德里达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路线,对海德格尔拒斥消解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示认同。罗蒂指出了他们之间的思想联系,他说,海德格尔称为“柏拉图主义”或“形而上学”或“存在-神学”的东西,德里达称为“出现的形而上学”或“逻辑中心主义”。德里达重申了海德格尔关于这种形而上学贯穿于整个西方文化的主张。他们都看到了这种传统的二元对立对于所有生活和思想领域的腐蚀作用。因而,他一致认为,思想家的任务就是要摆脱这种二元对立,摆脱由这种二元对立构成的理智和文化生活形式。德里达对受惠于海德格尔的思想感激不尽,他说,没有海德格尔提出的问题,他想做的工作是不可能的。然而,德里达并不认为海德格尔已经彻底摆脱了形而上学影响,他在后者的著作中找到了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德里达认为,自始至终贯穿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形而上学特征的一个主要印记,就是他使用了“存在”这个概念。海德格尔把两千年来从柏拉图主义到尼采的颠倒的柏拉图主义的逐渐转化看作是对存在的逐渐忘却。在海德格尔看来,忘却存在就是混淆存在与存在物。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别”仍然是个受形而上学支配的概念。对此,德里达说,不存在任何独特的名称,即使是存在的名称。我们在做这样的思考时,决不能有任何的“怀古情结”。罗蒂评论说,为了把自己与海德格尔区别开来,德里达发明了一套词汇,诸如trace ,difference,等等。海德格尔的词(存在等)表达了他对不可说的东西,沉默的东西,持存的东西的尊敬,而德里达的词则表达了他对繁衍的东西,难于琢磨的东西,隐喻的东西和不断的自我再造的东西的充满深情地赞美。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心目中的海德格尔。罗蒂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和派,他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公正的。而德里达是激进派,因而他在认同海德格尔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同一个敞开的海德格尔却受到了不同的礼遇。
看不懂,深奥
上面以经很详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