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秘方:打呼:花椒5~10粒,每晚睡前用开水泡一杯水,待水凉透后服下(花椒不服下),连服5天,以后再也不打呼。
花椒,又称川椒、秦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花椒既是中药材,又是制作菜肴的芳香调料,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除温止痛、驱虫健胃、利尿消肿、坚齿发、解鱼腥毒等功用。现代药理分析,花椒含挥发油,对多种致病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蛔虫有杀灭作用,于局部有麻醉止痛作用。
作为中药,花椒是中医大夫的常遣之品,其用途相当广泛,且历史颇为悠久。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成书于公元200年的《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明代李时珍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谓:“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人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波数,足弱、久痢诸症”,可见花椒的药用之广,古人即已认识。 然而。花椒与多数中药有所不同的是,它不仅能人药法疾,为人类健康服务;还广泛介入人们居家日用,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出力。
早在汉代,后妃宫室就有以椒涂壁的习俗,取其芬芳、温暖、多子之义。故而后世便有以椒房代称后宫者。现代民间流传甚广的《十三香歌》把花椒列为“十三香”之首,作为调料,花椒更为职业厨师和家庭主妇所青睐,尤以川菜中使用最为广泛。
名称: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科属:芸香科、花椒属 .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cm,宽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被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4-8个;雄花雄蕊5-7个,雌花心皮3-4个,稀6-7个,子房无柄。果球形,通常2-3个,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态习性: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繁殖方法:播种 7-9月种子完全成熟时采种,采种后及时在室内干燥处晾干,果皮开裂后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防止霉变出油。3月上旬将贮藏的种子用70℃水浸泡12小时后,用碱水把种子表面的腊质层搓去,再用清水洗净后湿沙增温至20℃催芽贮藏。3月中旬后,待种子露胚根后开始条播。一般株行距3-5cm×30-40cm,也可成畦撒播。根据墒情,要足墒播种,覆土厚度2-3cm。播种量lOkg/亩左右,出芽率在70%左右,产苗量在5万株/亩以上。 栽培管理 定植是关键,以芽刚开始萌动时栽植成活率最高,栽后应浇透水,生长季节追肥2-3次,干旱时并结合浇水。 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锈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花椒天牛、金龟子。
适生范围 :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均有分布。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较为集中,鄢陵各处均有栽植。
用途 :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人药,种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
功效:除各种肉类的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虫;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
适用量:每次3—5克
提示:炸花椒油时要注意油温,不要把花椒炸糊。花椒是热性香料,多是容易消耗肠道水分,引起便秘。孕妇及阴虚火旺的人应忌食。
花椒(又名秦椒、山椒)呈红褐色,为绿豆大小的圆形果实。其味麻辣微涩、芳香浓烈,炒熟后香味更佳,是百姓家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花椒有4个主要品种,即大花椒、小花椒、豆椒、青椒。大花椒又称油椒,其干品为酱红色,香味浓厚。小花椒也称狗椒,果实比大花椒小,皮也略薄,香味浓烈并带有腥味。青椒也称七花椒,皮色青褐,品质较差。
不是辣椒,和胡椒类似,多在川菜使用
花椒和辣椒不同的,辣椒的味道是辣的,花椒的味道是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