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法语——摄心念佛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刚开始念都是如此,不要执着要一心不乱,这也是习气和障碍!
知道念头跑了,拉回来就是。不急不慢,功到自然成!
至于默念还是出声念,随你。
刚开始用口念耳听的方法是摄心,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耳根比较利,如果关注了听,大部分人都比较能收摄心念。
刚开始十几秒已经很不错了!慢慢专注的时间会变长。自自然然的事情。不要急!不要贪心。
因为你太执著了,执著什么?执著我,执著造业,执著妄想,佛教导我们对于万法都不要执着,就算是一个细微的念头,有了就有了,与我无关,要知道,念头是假的,不是真的,没有我了谁来得定呢。
现实为何学佛人多,往生人少,往往都过于执着,说到底还是放不下啊!佛陀怎么成就的?放下成就的,把几十年来所学,所想,所做的,统统放下,全部放下,成就了,出现一个念头还在执着,还拿来提问,那还学什么佛,念什么经,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到根本,不要把佛白念了,禅法无处不在,“我”无所不在,好好依教奉行,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人道修好,天道自成。阿弥陀佛
散乱之时,正好念佛。心散是病,念佛即药。若心清净,念佛何为?
念佛之事,了无窍诀,只须多专念、大量地念、长久地念,直至功夫成片。
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南无阿弥陀佛!
明心合十!
1 多忏悔 2修资粮
忏悔:细想以前种种,错失悔悟,以后绝不再犯
打坐念佛是加行(加工) 福德智慧是资粮(原料)一心不乱是成果
想一心不乱先准备好原料。福德好了境界自然转变。大福德的人一定大智慧。
学佛是智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