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明月认为王守仁第一?于谦第二?

2024-12-16 05:38: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个人喜好问题。他们两个都是忠臣,也都是能臣。如果硬要把他们两个进行比较出高下来,似乎没什么意义。当年明月应该是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们,于谦是个保卫国家、刚正有为的文臣,他召集四方军队,指挥北京保卫战,重创瓦剌大军,对明朝的延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还曾经整顿吏治,挑起国家的重担,人格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之处,被冤杀的时候天下人都为之泣下,有一位京城猛将还不顾禁令去祭奠他。而王阳明也是如此,他平定了江西盗匪,为一方百姓的平安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死后灵柩经过江西时百姓甚至拦道而哭。至于说他平定宁王之乱,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也是不小的功劳,正如他自己所言,一旦宁王直逼京城,社稷危矣,就算他只攻下南京那么大江南北也会受到大害。当时京城官员开会的时候甚至没人敢给宁王的行为定性,也只有阳明的上司王琼称之为造反。但是阳明最大的贡献并不只是如此,他创立的心学虽然在今天被斥为唯心主义学说,但是你能对古人要求那么高吗?毕竟他生活在封建时代,学说的局限性不可避免。但他致良知,发明本心的主张影响深远,对明后期的儒家学说发展起了很大影响,是对程朱理学的一种批判和继承,它激励过许多忠臣义士不顾灾祸,挺身而出,为国为民,不惜性命。甚至后来在搞垮奸臣严嵩行动中起了很大作用的道士蓝道行也信仰王学,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所以,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王阳明可以胜过于谦,毕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阳明的影响甚至可以延及海外,日本发动明治维新的豪杰们也信仰他的学说。

回答2:

原因很简单,于谦打败蒙古人之后蒙古人还是没有消停。而他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可以支配所有资源赢得胜利。
而王阳明什么东西都没有,唯一一道兵符还是上级走后门给他的。明月说得很清楚,宁王虽然没什么战斗力,但是有钱,王守仁连钱都没有,赢得胜利是真正的空手套白狼。

而从大时间维度上来讲,于谦的作用仅仅限于当时,甚至闹到最后为奸人所害。但是要知道于谦被捕之前都还掌握帝国大权。而王先生没权没钱,不仅战胜了所有对手,还培养出一大批栋梁之才。聂豹、徐阶、张居正、何心隐。可以说名臣时代从某种程度讲就是王学时代。

至于唯心主义的帽子,劝你不要乱扣。不能因为王守仁说了句心外无物就认定他唯心。唯心主义者怎么可能去赢得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胜利。大学政治教材还把王守仁格竹子的事儿拿来嘲笑他,可编书的就不敢告诉同学们格竹子的少年长大之后所作所为。你要认为他唯心,那说明你自己就是机械脑袋不转弯,老师说他唯心你就当真了。

还要提醒你一句,明月也说过:指挥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军刀上写的是:一生俯首拜阳明。很讽刺吧,还记得明月怎样说王阳明的吗?正德年间第一定律:不要得罪王守仁。江滨得罪王守仁被狠狠收拾了,杨廷和得罪王守仁也被他的门人揍的七零八落,后来中国人把王学抛弃了,大家都得罪了王守仁,然后,,,,,,日本人捧着王守仁那几本书把全中国打得个稀里哗啦。

真理到底站在哪边,还是好好想想吧。

回答3:

首先,心学应属于客观唯心,而不是主观唯心,以当时来讲很进步了。于谦的功绩只是当时守住了北京城,而王学的影响更为深远,从明朝的徐阶,李贽,黄宗羲,到近现代的孙中山,陶行知,熊十力都受到了王学的影响,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孔孟,老庄,朱(熹)程(颐)等数人而已,北京城丢了大不了去南京,蒙古人再强,毕竟人相对少,骑兵在南方水乡也施展不开,迟早明朝还能夺回北方失地来,而没有王学从明中后期起人们的思想可能就是另一个局面。加之他还平定了宁王叛乱和两广叛乱,又能无私的传教心学使心学引领明后期思想潮流,纵观明朝又有几人,大明朝第一人非阳明无疑

回答4:

您不明白,阳明公的学说对明代后半期的意义,可以说,阳明公的学说直接导致了明清小说的兴盛、明末的学术自由之风,甚至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如果没有“王学”,现在尤为人津津乐道的“秦淮八艳”可能也早就湮没于营营碌碌之中了……
于谦是值得尊敬的,但他的作用也仅止于当时;而阳明公的学说却曾经影响过,现在影响着、未来影响到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原则……
于谦是伟大的,王阳明是不朽的!

回答5:

于谦不得善终,因为参与了皇家的斗争。王守仁最后平安度日,知道皇帝的事是他自己的事,从来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