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爱心有哪些作用?

2025-02-08 13:38: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爱心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不会真正地关心和体谅他人。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博爱的胸怀。

爱心的产生是基于个体的社会性情感需要,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习惯性心理倾向。

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必然对他人冷漠,无视别人的痛苦,并经常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孩子,又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呢?无视社会公众的苦难,必然被社会所抛弃。可以这样说,孩子爱心教育的缺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有研究指出,儿童天性是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对世界是充满爱心和同情的。

孩子在一岁以前,就对别人的情感有所反应。经常可以看到这一种现象:许多一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如果有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会跟着哭。

而孩子到了两岁左右时,看到别的孩子哭,就知道用吃的或玩的去哄他、安慰他。

当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也会用言语去安慰哭泣的伙伴,知道静静地陪着她们。

这些现象表明,孩子能够体会别人的痛苦了。孩子早期表现出来的关心和爱护他人的行为,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达。但是如果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能得到家长以及周围亲人的及时鼓励和强化,就会逐渐消失。

因此,孩子后天能不能成长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在于家长能否给予正确的教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