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上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思维碰撞,反馈学习情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有意设问,能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其问题意识,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话语并提出问题,杜绝课堂中的“一言堂”现象。要使学生敢于提问,就必须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营造轻松的氛围,为学生敢于发问奠定基础。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觉到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会慢慢得到提高,这一切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没有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听懂,也更不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这就要求课堂上有相对安静的听课环境,教师的语速不要太快,要用数学专业术语和标准的定义去描述和表明概念、定理或基本事实。学生要有理解的基本能力,能把教师的描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越准确,听、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就高,就越易于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提到基础关,首先是代数的“三关”。学生学好代数必须过“三关”:负数的建立、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应用题。有理数启蒙教学的第一课是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学生在小学学习的算术是非负有理数,要使学生很快建立负数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来引入。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字不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受小学中字母只表示正数和零的干扰,另一方面,学过有理数后,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正负号判断数字的正负,如果用这个经验判断字母表示数就会引起误会。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举一些用字母表示负数的例子,概括出其意义。同时揭示用字母表示数与用有理数表示数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判断正负时必须将符号与它所代表的数结合起来才能确定。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第三关。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关键词,把隐蔽的条件挖掘出来;其次要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使题目形象化;再次要加强对题意的分析。
其次是平面几何入门中的“三关”。首先,过好概念关。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对概念有良好的认识和掌握,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次,过好识图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很关键,学生没有良好的识图能力就难以掌握题意。课堂上,教师先从容易的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同时,要培养学生识别变化图形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从各个方面分析图的特征,开阔学生的思维。最后,紧抓关键词。几何语言是几何图形本质的表达,语言上的不准确会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影响,教师应避免口语的使用,以免给学生造成困扰。
三、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有问题就会问老师,这说明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那么如何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认识问题?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如观察法等。例如在教学分式方程的解法时,让学生思考将分式性质迁移到分式方程上;在教学有理数乘法法则“负负得正”时,先让学生观察在被乘数不变的情况下,乘数逐渐减小,而积逐渐增大,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慢慢引导学生提出“负负得正”的法则。这样的教学一改传统的知识教学方法,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特别是在每次解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解题的结论顺向或者逆向提出一些结论,然后共同探讨所得到的结论是否准确。要对提出建设性问题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对提出错误问题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建议,以保护其积极性。
四、教师应留给学生发问的空间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本节课的内容和盘托出,只让学生被动地坐在那里听讲,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提问,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实践表明,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才能留下更深的记忆,学生通过必要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其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在学完“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
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教师可以叫学生逐一发表意见,看上述判断是否正确。如果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自己写,小组同学辨析的教学模式,那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更能使这个知识点消化吸收。
只有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质疑提问能力的培养,坚持批判式学习和学法的指导,学生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教师无需着急给出方法指导,而可以让学生自己充分尝试,当发现有不同的结果时,自然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就会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