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周王室衰微D.奴隶制腐朽

大部分资料答案是B,我认为A是本质。望同行指教。
2024-12-28 21:42:56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个人认为选A.井田制瓦解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维系西周封邦建国的两大根本制度: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作用于井田制。(按照马克思观点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楼的朋友说的也在理~分封制在西周以后并没有完全崩溃,刘邦还封了同姓王,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西晋还不是有个八王之乱。不一一例举了!

一家之言!~

回答2:

分封制是井田制的社会制度基础,生产力进步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

回答3:

个人认为是bc,井田制是后来出现的,而奴隶制在商周时瓦解

回答4:

首先对A 井田制不怎么了解,B 分封制一直到汉朝以后还有呢, C 周王室衰微只是个表面现象 , 所以选 D

回答5:

我认为是A;因为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时期由于自耕田数量的增加是社会日益分化从而出现了农民和地主两大对立阶级;诸侯们为了获得更多人口和土地只能连年征战。

回答6:

春秋战乱的原因是“礼崩乐坏”,即西周分封天下时制定的那套礼乐制度失灵,导致了诸侯混战。这是从政治制度的层面,分析春秋战乱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经济制度的层面分析春秋战乱的原因,更具有根源性。
周朝主要的经济制度就是井田制。一块大田,平均分成九块,像一个“井”字。四周八块分给庶民,中间一块作为公田,由庶民集体耕种,收获归天子、诸侯或家大夫这些贵族。
但是,西周末年,铁器和牛耕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力的提高,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出现了大量开垦私田的现象,耕种公田积极性下降,以致出现公田荒废问题。《诗经》中有这样现象的大量描写。
经济基础结构的调整,最终反映到上层建筑领域,导致“礼崩乐坏”,出现诸侯争霸。据《春秋》记载的242年历史中,发生的战争就有272次,被消灭的诸侯国52个,臣杀君、子杀父的问题,遍布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