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有荆益不如跨有荆凉?
近读方诗铭教授《三国人物散论》(上海古籍)<庞统、法正与刘备>,谈到孔明「跨有荆益」的主张和刘备、庞统的矛盾。分歧点不在益州,而在诸葛亮看重的荆州,在庞统眼中是残破的,尤其和益州相比;而刘备也有意放弃荆州,跨有益、凉(凉州)。方教授由此更推衍出既然荆州无足轻重,何必因关羽之死攻打孙吴?因为要做样子给人家看,刘备恨不得趾高气扬的关羽早死早好。而能看出刘备内心的只有法正,所以诸葛亮才叹息如果法孝直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云云。
这些推论很大胆,值得推敲,但不得不谨慎。
益州的重要,无庸置疑,夺取益州这个安定富庶的天府之国,应该是蜀、吴有识之士觊觎的共同目标: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隆中对>
.「资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法正对刘备献策;<法正传>)
.「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庞统游说刘备;<庞统传>注引《九州岛春秋》)
这是蜀国内部的讨论,在吴国,周瑜、甘宁劝孙权攻取益州,孙权乃约刘备共同起事取益州:「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刘备传>注引《献帝春秋》)
但刘备想独吞益州,不要和孙权公家,回说:「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
从以上说词可知,益州之重要,除了「殷富」,还有「险阻」、「险塞」的地理条件,这些优势让刘备认为一旦入主,实力再弱也「足以自守」。
相对于益州,在庞统眼中,立足荆州却很难鼎足,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计。」(<庞统传>注引《九州岛春秋》)更不用说荆州是兵家必争的「用武之国」(<隆中对>语)。
说到这里,方教授认为「这是明显的对<隆中对>的挑战,不但显示了庞统与诸葛亮的分歧,更显示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分歧。」
更进一步讲,荆州后来在刘备心目中已居于次要位置,因此不惜用把荆州给与孙权,只要刘备取得凉州。但凉州尚未得手,孙权便派吕蒙袭取长沙等三郡,刘备不惜一战。(这就是《三国志.刘备传》讲的:「(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后来刘备夺取汉中,自称汉中王,群臣为刘备称王一事上表给献帝时称「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也就是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等郡为封国,咦,荆州的「南郡、零陵、武陵」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无足轻重,准备送给孙权了?
方教授判断,「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即是说,刘备准备放弃荆州,在益州“自守”。...诸葛亮<隆中对>所提“跨有荆益”的策画,早被刘备置诸脑后了。」
刘备要得到凉州,这点没问题,凉州和益州关系密切,而且和蜀地咽喉汉中接壤,可直接威胁汉中,进而威胁益州。但是说刘备「准备放弃荆州」是同意庞统所说的「荆州荒残」吗?这点颇有疑问,这样讲得好像荆州是垃圾一样,既然垃圾又怎么这多人要?或者是因为太多人抢,不如远离是非之地,图个清净,在凉州、益州、汉中自保再说?换言之,刘备即使真的不要荆州了,被动放弃的客观意义,恐怕远大于荆州荒残的主观想法。这点必须考虑。
如果这样,那么实在谈不上什么刘备和诸葛亮的分歧。而是形势逆转后的转进策略。不过诸葛亮在<隆中对>没提到占领凉州为腹地,倒是真的,但荆州失守后诸葛亮北伐指向凉州,显然凉州之重要,诸葛亮不是不知道。
长沙在3国时期地处荆洲 也就是亮子出山时 孙权 曹操和刘备都想争的地方 而荆洲的城主刘表又是个胸无大志能力平平的人,加上荆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3个君主不管哪个占据了荆洲都会有很大的实力提升,就比如刘备本来什么都没,但占领荆洲了之后 后来居然能带兵攻大原先比他强大得多的孙权 而且孙权还干不过他……后来亮子之所以能在几年之后去打曹操 也是由于荆洲休养生息恢复得快的原因
法正吧...记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