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魏延出子午谷?

2024-12-19 09:46: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历史上季汉丞相诸葛亮曾多次举兵北伐,力图平定中原光复汉室。在众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当中,魏延是最著名的一位,他曾多次向诸葛亮提出,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由诸葛亮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支援。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秦岭又称为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其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则可想而知。

魏强汉弱,无论在兵力、兵源、兵器物资粮食等方面,魏国都是季汉的数倍,诸葛亮平生不弄险步步为营的战略明显是行不通,出祁山直逼长安,非数月不可到达,而且沿途有魏军布防,要一城一地攻取,一旦有警魏军主力必定前来支援,旷日持久对峙消耗,即便节节胜利季汉也支撑不起庞大的军事消耗。诸葛亮作为智者,显然心知肚明。

魏延率五千精兵偷袭长安虽然冒险,但是兵法讲的是兵贵奇变,作为弱者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很可能北伐光复汉室只是诸葛亮的一个说词,真正目的是以攻为守。诸葛亮历次北伐,反正除了僵持,就是一方主动脱离战斗,双方伤亡都不算很大。第一次,建兴六年出斜谷,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张郃胜,于是失街亭斩马谡,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第二次出散关,围陈仓没打下来,粮尽而还,杀了紧追不舍的王双。第三次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迎击,诸葛亮亲自出马,郭淮退兵。第四次,是魏国主动进攻,曹真出子午道、司马懿溯汉水西进,张郃出斜谷道、而费曜、郭淮则取道羌地。由于连降30多日大雨,道路断绝,魏军无法与蜀兵交战,只得退去。双方没有正式交战。第五次出祁山,粮尽退军,射杀追击的张郃。第六次出斜谷,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而如果采用魏延之计,攻占魏国的重要城镇长安,那就必然要夺取整个关中平原,魏汉就陷入全面战争,而从综合国力上说,蜀国要击败魏国是十分困难的。不仅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蜀粮至汉中非一月不至,更不要说运到关中了。而子午谷崎岖难行,一旦有守军设伏,5000汉军将全军覆没,季汉本来人才就不多,如果军中第一大将的魏延不在了,对于汉军来说的十分巨大的损失,对汉军士气更是沉重的打击。

而魏延是顽固的北伐派,他主张真正的消灭曹魏光复汉室。诸葛亮善于观人知人,诸葛亮死后魏延依然主张全力北伐:“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魏延被冤枉灭三族的遭遇,或许就是跟以攻为守的战略相背的结果。

诸葛亮是真正北伐还是以攻为守,在学术界的两种对立观点,这个疑问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已经疑惑了人们1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