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海军不学习德国大规模使用潜艇,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战略不同,日本没有将潜艇当作一支单独的舰队来使用,只是将潜艇依附在水面作战分舰队上,让潜艇承担了侦察、运输等辅助任务,给驻岛日军输送给养、运送兵员上岛、接受伤员返回日本本土等,早期作战中,日本潜艇被限制一定区域内,进行侦察。由于并未将潜艇集中起来当作一支独立舰队使用,所以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失去打击美水面舰艇的许多战机,所以潜艇部队的战果非常有限。
其次,欧洲战场主要位于大西洋地中海区域,虽然当时的潜艇机动性不如水面舰艇,但战场相对狭小,但太平洋战场不同,海域广阔,而且英国为岛国,英国完全倚仗于殖民地的输血,物资补给依赖海运且航道固定,为潜艇伏击带来了方便,打击英国舰队能有效打击英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一旦切断英国海上运输,单靠英国本岛的力量无法同德国抗衡。而美国本土资源丰富,潜艇战意义不大。
到了战争末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水面舰艇被太平洋舰队基本击沉,日本海军依然未将潜艇集中统一起来使用,而是采取了个别单独的自杀攻击行为,自杀效果欠佳。
相反,在太平洋大规模使用潜艇的是美军,因为日本有连接本土与殖民地的海上生命线-南洋战区和殖民地与本土四岛的海上运输线。美国在战争之前有112艘潜艇,后来又生产了203艘,几乎全部用于太平洋战场之上。美军潜艇突入日占区海洋,击沉商船1152艘,500多万吨,成功让日本饥饿到无力再战,据战后数据统计,日本水面吨位的百分之六十是美军潜艇击沉的。
二战中,由于需要在广阔的太平洋活动,日本组建了一支很有特点的潜艇部队。日本潜艇的种类之多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常用的中程潜艇、远洋潜艇、特殊的大型运输潜艇及人 操 鱼雷和微型潜艇。二战期间,排水量超过3000吨以上的潜艇全世界仅有56艘,日本人占了52艘(包括3艘排水量5000吨的世界之最)。日本有65艘航程超过2万英里的远洋潜艇(巡航速度10节),盟军一艘没有。日本潜艇作战执勤范围相当广阔,除负责日本周边近海防御及侦察和预警的值班潜艇外,大部分潜艇基本都在进行远洋作战。在北起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东至美国西海岸、南到澳大利亚沿海、西至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攻击袭扰盟军舰队与运输船队。由于日美双方的主要 作 战 集中在中太平洋地区,日本潜艇的战 绩在该地区得到了凸显,但损失也是最大的。 1942年至1943年是日本海 军 潜艇的活跃高峰,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大量 猎 杀 盟国战舰和运输船,取得了骄人战绩。1942年8月15日,伊19号潜艇在所罗门的圣克里斯托巴尔岛附近海域执行战斗巡逻,发现美军黄蜂号(CV-7)航母编队,立即展开 攻 击,以2秒的间隔发射6枚长矛鱼雷,除第1枚脱靶外,另5枚全部中的。第3、4、5枚击中黄蜂号航空母舰,6小时后沉没。第2枚奔波11公里,击中后方美军大黄蜂号(CV-8)航母编队的奥布莱恩号驱逐舰(DD-415),第二天断裂沉没。第6枚奔波12公里,击中大黄蜂号(CV-8)航母编队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BB-55),造船中度损伤。仅伊27号潜艇就创下击沉15艘商船,击沉和击伤99359吨位的日本潜艇编队记录。日本潜艇在技术上有其自身缺陷和战 士 运用失当,单纯追求输出功率,使自行研制的柴油机噪声巨大,美 军 声纳人员称:日本的潜艇航行如同敲着大鼓行进。日本海军对潜艇没有合适战术,发挥的作用有限,只按固定思维将潜艇用于进攻防守严密的美军舰队,忽视了破坏交通线和攻击商船,在美军强大完备的反潜力量面前损失惨重。对攻击商船的鱼雷使用设定限制(只能1枚攻击),特别是不切实际的上浮报告制度,造成潜艇部 队损失巨大。战 争 期间,日本海 军的174艘潜艇先后有128艘被击沉,战损比例与德国U型潜艇相当,但其总共才击沉184艘商船(90.7万吨),而U型潜艇的战绩是击沉2840艘商船(1430万吨)和美国潜艇击沉493艘商船(152万吨)相比,显然要逊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