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是影响,不是启示,速求
2025-01-04 09:58:3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1、金融机构对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监管
中国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够畅通、连环贷款、连环抵押等问题,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但也应该从次级抵押债券的问题上汲取教训,加强监管。第一,严格审查住房消费者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审查工作侧重于审查借款人是否有可靠的收入来源、是否存在其他债务、其财务状况是否可得到有效监控。第二,应该警惕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和房价过高的楼盘,对于多套房屋以及对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等投机性需求,要大幅度提高首付比例和严格控制授信额度。第三,不定期地翻查房贷者的还款纪录,关注还款能力欠缺者,适当改变信贷条件,降低违约风险。第四,监管机构应定期向商业银行通报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并适时进行风险提示,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较快、风险暴露较多的银行,采取双边会谈的形式予以风险预警。

2、金融部门对房地产开发商开发风险的监管
次贷危机的发生和房地产泡沫有着紧密联系,次级抵押债券风行就是因为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看好,次贷衍生产品的产生就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之上的。警惕次贷危机就要严控房地产泡沫的膨胀。而房地产行业主要通过借贷银行资金、占用建筑商资金,展现了自有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技巧。然而,在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开发商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自有资金少而无法为债务清偿提供保障。这样,银行的贷款资金迫使银行承担着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风险。

3.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
金融创新使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这有利于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国金融创新起步晚、层次低,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种类少,金融服务相对匮乏,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针对房贷衍生产品,由于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低,不良贷款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内,一旦房价下跌引发还贷违约,将对银行系统产生严重冲击。中国急需发展本国的证券化和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使金融市场从结构到品种都得到优化,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利用各种金融手段妥善安排好未来的风险,有选择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分散相关金融风险。

4.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忽视和背离了这些基本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臆想房产价格不断上涨会提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降低借款者的违约风险,并据此向还款能力不足的借款人发放大量贷款。在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过程中,贷款公司往往无需信用记录为一般或较次级的借款人提供收入证明,无需提供首付,贷款成数可高达楼价的100(即零首付),而且可以由经纪商批核,所有这些非审慎的条件和程序的放松酿成了最终的风险。在发达的市场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在现代金融体系里,无论风险管理手段多么先进,体系多么完善的金融机构都不能避免遭受风
险事件的影响,这是因为现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高不对称性的特性所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内的风险产生和传递完全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早在2000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委员爱德华·葛兰里奇(EdwardM.Gramlich)就已经向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前指出了快速增长的居民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可能造成的风险,希望美国有关监管当局能够”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之后也多次提醒美国监管当局次贷中存在的潜在危机,遗憾的是,他的警告并没有得到美国主要货币和监管当局高层的重视。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绝大多数同事过度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相信任何从事放贷的金融机构都有能力控制他们的风险。他们认为监管往往或者总是会妨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一代美国金融家们所拥戴的”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的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和主张,确实存在着索罗斯所指出的极端市场原旨主义。目前中国这种按机构监管,根据专门类别机构的风险配置监管资源的做法,符合中国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实际。至于不同监管者对同一金融产品采用不同监管标准的问题,由于各种金融产品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的不同,有其合理成分,那些不合理的成分则可通过加大信息披露和加强不同监管者之间的沟通协专论调来克服。

二、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政策建议

1、发展金融混业集团是中国金融业的现实战略选择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金融机构大举进入,其中很多金融机构是混业经营,综合优势明显。而中国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重复设立营业网点的做法成本很高,竞争的压力必将导致今后几年不同机构营业网点的合并重组。以中国现有分业监管体制管理混业经营的外资机构和交叉代理的中资机构将会面临不少新的矛盾和困难。同时,由于中国金融业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领域没有很大的盈利空间,改善资产质量的压力使政府必须鼓励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代理证券和保险,这些措施最终都难以拒绝有条件的混业经营的要求。国外出现的在金融混业集团公司框架下的混业经营模式可能为国内金融机构兼顾效益和安全找到一条途径。此外,保险和社保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使得证券业与社保基金和保险业间出现了新的资金流动和风险传递机制。金融混业集团经营有两大类型,一是在同一法人内部实行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综合经营,如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二是通过资本的联系,在集团内部实行法人分业、集团综合的经营方式,如美国实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在中国,长期看,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形式的金融混业集团公司是综合经营一种现实的战略选择。

2、建立中国金融业的混业监管体系
目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存在一些副作用,但这在经济和金融体制转轨时期却是一种现实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实行金融混业集团经营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金融混业集团必须具备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和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二是金融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能力较强,有完备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和较高的金融监管效率。在缺乏有效的内控和监管措施的情况下,金融混业集团不仅不会分散风险,还可能催生更大的风险。因此,目前在一段时间内,中国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局面是与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等方面均处于较低层次的现状相吻合的,它更多注重的是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和风险的可控性。
从长远看,中国应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从事综合金融管理,负责统一制定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和制订金融法律、法规,协调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监测和评估金融部门的整体风险,集中收集监管信息,统一调动监管资源。现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中分业监管体系不利于中国金融混业集团的发展,分业监管体系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协作、资料交流、业务协调、划清不同金融业务的主监管人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存在重复监管和监管漏洞的问题。因此,应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业管理机构从事综合金融业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金融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研究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监管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创新及其监管问题;研究银行、证券、信托和保
险对外开放及监管政策等。

3、金融混业集团资本监管与风险的权衡必须进行治理结构创新
通过包括财政注资、银行上市、发行次级债券及动用外汇储备的途径提高资本,这些方法只能够在一定时期弥补中国金融混业集团的资本充足率的缺口,但是长期中不能够彻底改善风险状况,风险状况的真正改善只能够通过治理结构的真正变革才能做到。为此,中国的金融混业集团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划分内部职责和权限,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建立内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系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一是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提高信息披露资产评估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媒体监督,鼓励和利用媒体的曝光功能,进行监督和揭露违规违法
及腐败行为。三是发挥投资人、债权人等市场参与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包括有效的信息披露。

4、建立和完善金融混业集团发展的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金融混业集团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出发点是金融混业集团的发展既要考虑到其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又要注意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既要维护金融监管的统一性,又要保证混业监管的优越性。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中国应建立和完善金融混业集团发展的立法。尽快颁布《金融混业集团法》,调整《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以扩展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空间,拓宽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渠道,更好的促进中国金融混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回答2:

主要的就是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其它的好像就没太重大的影响了,毕竟中国金融体系不发达,系统性风险本来就不是很大,中国的银行更多的是面对政策影响产生的坏账风险。
而且中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也不是其它国家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