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具备的是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公民。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社会。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文明礼貌”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是否文明、讲礼貌,这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教养。
2、如果一个人讲文明、懂礼貌,可能会让他结交很多朋友,这会对他今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1、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2、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
3、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礼仪。而且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礼貌,从小的生长环境,性格习性,对于以后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如果说非常的讲文明有礼貌,那么在生活的过程中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长辈,亲戚朋友都会对她夸奖,而且也会比较容易亲近。
在学校的社交环境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和同学之间能够处好关系,而且对他以后性格的培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从刚学会说话时,父母都会教自己一定要文明讲礼貌。在学校也会有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就是让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去学习人品修养,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让别人感觉舒适。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尽量说"请"、 "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正是礼貌用语温暖人际关系的鲜明写照。例如:两位孩子在楼道上不小心碰了一下,争着争着,就互相抓着衣服,互相拉扯,这时上课铃响了,结果他们都迟到了;又有两位学生,他们同样在楼道相撞了,但是他们互相道歉,"对不起!""没关系!"一笑泯恩仇。因而,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不能动手打人,骂人,不说粗话脏话,待人礼貌和气,让文明的鲜花到处怒放。
在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时,家长还要让孩子在体态礼貌语言方面得到训练。也就是让孩子会对人 "微笑"、 "鞠躬"、 "握手"、 "鼓掌"、 "右行"、 "礼让"的体态行为。特别是微笑,它是最动人的表情,是嘴边的一朵花,是脸上的一朵云,在梅雨耳目间飞翔;让孩子微笑着行礼、微笑着握手、微笑着与人打招呼,用最自然、最真诚、最美丽的微笑,献给每一个将要迎面相遇的人,把世界变成欢乐和谐的"海洋"!
家长不仅要让孩子认真领会《中小学生守则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生礼仪规范》的内容,而且要把每一条要求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明礼仪,有礼貌,做文明人,让礼仪之花在孩子心中竞相开放,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分外亲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分外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