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文学所反映的内容,本身就带有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且是一种活生生的、富感召力的旅游资源。这种 资源亦可称为旅游文学资源。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而每一大类又包罗了许多子资源类别。但是这些资源都是以其客观存在的景物特色来吸引游人的,而游人通过户外观赏、浏览及旅游指南、导游介绍来了解景观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但是旅游活动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人们为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与结合点,具有更深的层次和内涵,就要借助文学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和作为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学的统一,从而形成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学旅游资源,以提高观赏对象对游人的吸引功能。这种例子很多。如在我国古代山水诗文中,虽然有不少是纯然写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当一部分作者是离家远客,羁旅行役是由于遭贬谪而被流放,或迫于战乱而颠沛流离;有的隐居田园、遁迹山林,有的浪迹江湖,登临凭吊,寻幽探胜,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抒发了乡关之思,乱离之感以及脱离世俗官场、渴望建功立业、憧憬美好未来等高尚情怀、政治抱负、思想感情。这种抒情,往往是触景而生,融情于景,记实和抒情紧密相结合。实感包括时序、方位、名称、色彩、气候、环境、山川、景物、历史、现状、游踪、旅趣、宏观、微观等;抒情有自我感受、想象和幻想等,二者缺一就不能称其为旅游文学。前者富旅游色彩,具有导游、神游和介绍欣赏的作用;后者富有文学色彩,可使你浮想遐思,情绪奔放,获得优美的艺术感受。如读豪迈的诗文,会使你热血沸腾,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读清新的诗文,会使你心驰神往,陶醉于美的意境之中;读悲壮的诗文,会使你感慨万端,禁不住潸然泪下;读平朴的诗文,会使你心境平和,抛却一切私念杂想。总之,旅游文学中的抒情和议论,往往能使山水花木等旅游资源,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所以旅游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具有诱因的一种独特旅游资源。
2.旅游文学具有导游、兴游的作用:旅游活动是捕捉美感的高级精神活动,而“美”是一种气象万千的诗意,画意和理想交融的境界。美感的捕获又主要靠山水名胜的优美度,同时也要靠旅游文学对这些山水名胜的诗情画意描写。干巴巴的介绍固然也能领略部分美,但是在运用旅游文学的艺术手法后,会使人们得到的美更趋本底性,原始性,使美能够升华,能够回味无穷。这个审美过程实质上就是导游、兴游的过程。例如1930年一个名叫江庸的作者,在《旅行杂志》上写了一篇游记《台湾半月记》,其中一段写道:“备汽艇驶至对岸化蕃村落,听蕃女杵歌。生蕃为台湾最古之居民,……。闻其相传之神话,昔有清罗大埔之生蕃四十余人,偶入猎林中,追一白鹿,西至水社大山,而鹿失踪。彷徨山中者三日,发见此潭(日月潭)狂喜。详志其地形,归报酋长,以为天赐之乐园。剡木为舟,得登彼岸,遂麇居于麓焉。杵歌乃以杵击石,和以曼声,石音清越,歌尤哀艳。”此篇短文不仅运用神话给作者游历的日月潭风光作了绝妙注释,同时又与蕃女杵歌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感人的原始美,本底美。他人看后,自有一种神韵、清新、奇妙之感,那种游历台湾日月潭风光的意念也会油然而生。有的地方,也许没有什么优美的景色可以吸引游人,甚至曾是穷山恶水,但因某文学旅游家写了一篇诗文,它也开始有了名气,人们也会慕名而去。如唐诗人岑参写的边塞诗句:“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描写了我国西北沙漠飞沙走石情状,读后容易使人想起闻名于世的“魔鬼城”。这一旅游文学名作倒成为一些游人到此探奇索险的游兴诱因。还有些旅游文学作品,只描写了日月星辰、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佳肴美味、土特产品,但是由于出色的运用了文学艺术语言,常常也能获得引起游兴的效果。因为这里所描绘的均是旅游文学资源的内容,如王翰《凉州词》中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杜牧《清明》中写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名句,都有一种兴游生趣的深刻作用。
3.旅游文学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激发爱国热情,传布精神文明。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城、古运河、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宫等,无与匹俦;桂林山水、黄山奇景、三峡风光等天然景致,稀世胜境。这些奇山丽水、名胜古迹,通过旅游文学作品的描写、介绍,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无不熔铸于作品的咫幅寸土之中。我国有许多旅游文学作品,都采用了移步换形的写法,作者边走边看,边看边写,一篇作品即可把人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指示美景,教人去欣赏、去领略、去体验。人们通过品赏这些作品,了解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从而激起人们爱祖国、爱乡土的感情,对陶冶理想情操,培育高尚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身居国外的华人,读了这些作品,更是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对祖国产生眷恋之情,更欲亲临其境,一饱眼福为快。
4.旅游文学是传布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就是文化性活动。 食、住、行、游、购五个环节是物质的消费,但本质还是文化消费。人们通过旅游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自己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由此而形成了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和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可见文化,不论是古典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游客不仅吸收游览地的文化,同时把所在国所在地的文化带来,形成了相互交流和渗透的局面。这种文化交流除了直接观察了解外,还要借助一些书籍加以实现。其中大量的描写旅游资源的文学作品,就有着独特的作用了。比如有些人没有去过北京,但从旅游作品中他知道北京长城、故宫,有回音壁,还知道回音壁为什么会一呼三应的科学道理。有些游客在西安看了“无字碑”,但他并不知道无字碑的来历。可是在他看了介绍“无字碑”文章后,知道了是女皇武则天为了让后人评论她一生功过而立的。因此,我们说一篇好的旅游文学作品,不仅会激发游兴,也会给予你许多知识,使你读后得益颇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文学乃是从文化角度观照旅游,如有的风景区名称很有文化内涵,但有的新地名显得文化层次很低。旅游文学就应该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这类文化现象给予关照。 (选自卢云亭著《现代旅游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