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 项羽破釜沉舟就是个好例子
秦末, 反秦名将项羽率领楚地义军歼灭秦军章邯、王离主力的重大作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击杀楚地反秦武装首领项梁后,率兵20万渡河(黄河),配合由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急调至河北的秦将王离击赵,攻破邯郸(今属河北)。赵地反秦武装首领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王离军20万人围困。章邯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两侧有土墙的道路)至河,供应王离军粮秣。赵将陈余收集常山(郡治东垣,今石家庄东)之兵数万人,屯于巨鹿北,自度兵少,不敢出战。王离猛攻巨鹿,城中日趋危急。赵遣使求救于楚、齐、魏、燕等反秦武装。
后九月,楚怀王以原项梁幕僚宋义为上将军, 号为“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楚军主力5万人救赵。三年十月,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宋义屯兵46日不进,欲坐观秦赵相斗。十一月,项羽斩宋义。怀王乃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十二月,因张耳多次派人催促,陈馀不得已,遣5000人出战,全部阵亡。齐将田都、燕将臧荼、赵将张敖等救赵诸军皆驻扎在陈余军垒旁,不敢再战。项羽遣英布、蒲将军以2万兵渡河,断绝秦军甬道。英、蒲二将初战得胜后,项羽率全部楚军渡过漳水,令全军“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楚军士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地,连续数次击败章邯军。诸路救赵军将领在壁垒上观战,莫不悚惧。直到章邯退保棘原,诸侯方敢助战,与楚军聚歼围城的秦军,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自此,诸侯皆服属项羽。项羽率部驻于漳水南,诸侯驻军巨鹿城外,对章邯军呈南北夹击之势。
当年夏,因秦军屡败,二世遣人追究。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禀报军情。时赵高专权,猜忌将相,欲杀司马欣。司马欣潜返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陈余亦致书章邯,晓以利害,劝其反戈,裂地而王。章邯犹疑未决。六月,项羽遣蒲将军率部分兵力,日夜兼行,渡漳水三户津(今河北磁县西南),断秦军归路。然后自领大军北渡,大败秦军于污水(漳水支流)。章邯请降。项羽自度粮少不能久战,乃于七月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阳西)接受章邯军投降。 此战历时近一年,项羽率楚军以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的精神,用分割截击等战法全歼秦军主力,为西路刘邦军攻取关中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推翻秦朝暴虐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在长江下游一带有两个小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仗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与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夫差非常骄傲,就答应了。
后来,越王十分努力,把国家治理得兵富国强,把吴国灭掉了。
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 周百鸣
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朱能
没有采用以往的专题式组题形式,使试卷的命题视野更加开阔,主干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广。此外,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如第12题。
试题富有情境性特点,历史材料丰富多样。如运用了学者观点、报纸评论、社会生活场景、历史图片、大事年表等材料为题干,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提炼、分析、综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
试题以典型事例入题,注重对历史时段特征的考查,如第13至23题。加强考查了从不同角度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政治与生活、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能力,突出“整体史观”,如第13、15、20、21、37题等。非选择题在难易梯度和考查目标上有鲜明的层次感,如第37题。
隐性体现热点问题,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如第39题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史实来考查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认识。
试题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如第16、17、18、39题。尊重、理解并吸收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如第14、19、20、37题。辩证认识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如第15、20题。认识制度文明进程,提升民主意识。如第16、18、37题。历史试题的整体设计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