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因此开始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提名,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地方一级的征聘制度)和九品中正制。隋代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炀帝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科举制度
1、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2、简介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3、意义
积极影响: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唐朝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笼统说一句:隋始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该说法没有说服力,其一,隋书和隋代文献既没有记载进士科之名也没有记载进士考试之实;其二,进士考生来源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才能参加进士考试、什么时侯举行了进士考试、谁考取了进士,都没有任何说明。以此基本推测,隋创立科举制,系乌龙事件!
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我坦白这是我上百度搜的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延续至清末,存在了1300多年。隋炀帝(杨广)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