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帮助你对付精力分散的一些方法,你可以分析引起自己精力分散的原因,然后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方法,都要记住,对付精力分散贵在坚持,要将你选用的方法贯彻下去,直至自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力。
方法一:明确目的、意义。学习某一门功课或完成某项工作时,对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就会提高自觉性,增强自控力。即使有时注意力分散,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收拢回来。在进行某一项目的学习时,必须明确此项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认识到学习这一内容所要完成所带来的喜悦的向往,自然而然会集中注意力。
方法二:增强上课的目的性。这里有两个小窍门。一是在上课前心中默默地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将这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掉。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的效果就会大部一样。二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比如,有的问题在预习中没搞懂,上课时就会加倍注意;有的书上没有而是老师加以补充的问题,就会很快识别出来,然后认真听、记。像这样有目的地听课自然就不容易走神了。
方法三:克服内外干扰。注意力的涣散与各种内外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视觉刺激物以及人们感兴趣的其他事物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自身的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克服内部干扰,除了要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度疲劳。克服外部干扰,要尽量避免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学习时把桌子清理干净,把音乐和电视关掉,此外也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自控力。
方法四:戒除不良习惯。上课时喜欢玩文具、在课桌上涂涂画画,这些动作很容易干扰大脑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注意。放学后做作业时,总是坐不住,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又要吃零食,拖拖拉拉几个小时也完不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的戒除,说到底只有一个办法最管用:那就是对自己说“不”。
方法五:建立广泛而固定的兴趣。注意力与兴趣是孪生姐妹,为了使自己有一个较好的注意品质,必须要有相当广泛而固定的兴趣。没有浓厚的兴趣,对事物漠然置之,就很难集中注意;反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
方法六:如果你是因为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而走神,你得从两个方面着手改变现状。一方面必须抓紧时间补上所缺的课程,另一方面课前必须做好预习。通过这两种手段可以让你尽快缩短与同学们的学习差距。开始时,你不妨给自己一点压力,强迫自己跟上老师和同学的节奏,至少必须达到这样的听课目标:我要弄清楚自己没听懂的地方究竟是什么。然后,就要在课下多多向老师请教。这样你的信心和学习兴趣便会逐渐养成,上课时再也不会有走神的问题困扰你了。
方法七:如果你是因为“吃不饱”而走神,你不可能要求老师迁就你,老师讲课必然要照顾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那么,你可以把自己听课的目标定得高一些,当你的确听懂之后,就在心里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你会发现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或自己的疑惑点,这样不仅提前将所学内容复习了一遍,而且会加深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你也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说明你的情况,听听老师的建议。
方法八:渐进法。也许你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由来已久,已经“积习难改”了,上面所说的种种方法对于你都不起作用。那么你可以再试试这个方法:不管是上课还是写作业,你可以先强迫自己认真地学习五分钟,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然后再延长为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你还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来请同学或家长按照你的计划进行监督和提醒。
总而言之,克服注意力不集中,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一个如何改善外部环境的问题;从内部因素来看,则主要是一个增强自控力的问题。同学们只要能够从这两方面入手,坚定自己改掉坏习惯的决心,就一定能各处注意力分散的习惯,真正做到用志不分,皆凝于神。
培养兴趣。
兴趣可以使中学生对特定的“事物”、“活动”以及“人为对象”产生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情绪、喜欢的想法,来极大的提高注意力。兴趣的发掘、培养将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人生,事业,婚姻等个人的成长方面的发展。
培养目标感。
目标导向是一种激励,有学习目标的中学生可以排除走向目标的障碍,使注意力高度集中,顺利达成目标。
培养抗干扰能力。
克服外界干扰和内心干扰是潜心做好一件事情的根本,集中注意力,不受任何干扰,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培养秩序感。
遵守课堂纪律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外观的状态,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培养意志力。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顽强的意志力也是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条件。
合理休息。
合理休息,才能精力充沛,注意力才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