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特点可以用“8个第一”来概括。
1.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
国际展览局管辖的世博会有两类,一类是专业类的,一类是注册类也叫综合类的。1999年昆明世博会是专业类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的。通常专业类世博会举办期短,一般是3个月;规模较小,园区不大;展示的领域比较窄,侧重于某个领域。比如, 2008年6月14日开幕的西班牙莎拉戈莎世博会,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3个月,园区面积25公顷,有106个国家确认参展。综合类世博会一般规模大、举办期长、探讨的领域比较广,申办竞争也较激烈。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以及上海世博会都是注册类世博会。20世纪末开始,国际展览局规定,每隔5年举办一届注册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后,下一届注册类世博会将于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
2.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
上海世博会场地选址位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地区,横跨黄浦江两岸,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往届综合类世博会,要么在中小城市举办,要么在大城市的郊区举办,举办世博会后,相关区域通常能够发展成新的城区。近几十年来,还没有直接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的。
3.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该主题一度有些争议,主要是有的人反问,“乡村的生活就不美好吗?”实际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还有几个副主题,包括“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选这个主题,主要是表明,我们希望各个参展方共同探讨全球面临的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污染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4.园区面积第一
园区总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围栏区即凭票进入参观的区域3.28平方公里。日本爱知世博会为1.7平方公里。
这也使得上海世博会成为上海解放以来动迁规模最大的单个项目。园区内18400多户动迁居民和270多家动迁单位,顾全大局,很多市民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办博工作。
5.预计参展规模第一
上海世博会原定招展目标是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到2008年5月30日,已有172个国家和33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其中,包括非7个建交国。
6.预计游客规模第一
预计参观人数7000万人次。历史上,参观规模最大的是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人数为6400万。
7.第一次设城市最佳实践区
上海世博会为了更加突出城市主题,规划了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实践。这一设想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的高度认可。城市最佳实践区给了城市一个独立参展世博会的机会,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丰富了世博会的参展主体、参展形式。
(1)参展案例的遴选
为了选出典型的能够引领城市发展方向的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案例,我们组建了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国际遴选委员会,由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国家建设部等国内外的专家组成,负责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参展城市案例。
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选中的城市案例按照1:1的比例建成建筑实物进行展示;二是通过展馆展示城市案例;三是参展的城市通过报告会、论坛等形式进行展示、推荐和交流。
经公开征集,全球5大洲28个国家89个城市提交了106个申请参展案例。2008年3月,经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国际遴选委员会审定从中选出了15个实物案例、40多个展馆案例和一些其他案例参展。国内城市提交的36个申请案例,有3个入选建筑案例,7个入选展馆案例。
3个建筑实物案例是:澳门的历史建筑“德成按”典当行、上海的生态示范建筑“沪上生态家”和成都的活水公园。“沪上·生态家”实物案例的原型是在上海申富路568号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工程,它本身包括一个综合办公楼、多层公寓和独立住宅。7个展馆案例包括:香港1个,台北2个,天津、广州、杭州、苏州各1个。
(2)城市实践区的规划
城市实践区的规划主要分北、中、南三个部分:北部拟设实物建设案例,包括三组生态建筑,分别以居住、办公和商业为主导功能,充分体现生态街区的发展理念;中区拟设展馆案例,形成四组展馆,相应的展示领域包括宜居家园、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南部将设其他案例,通过剧院式、论坛式、多媒体式等其他形式,在原南市发电厂厂房改造的主题馆区内展示。
具有百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占地面积约915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约50米,将被改造为世博会的主题馆之一,即城市未来探索馆。改建后的主厂房,还将成为园区内大规模的区域能源中心,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江水源热泵等10项环保新技术,把阳光、江水、自然风等转化为新清洁能源,力争成为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发电厂烟囱现高165米,将被改造为高达201米的动态观光塔,集体验、互动、趣味于一身,成为整个世博园区的制高点,暂命名为“世博和谐塔”。
8.第一次开辟网上世博会
有人说世博会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和宠儿,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世博会已风光不再。客观上,互联网确实对世博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但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表明,世博会依然是一次伟大的盛会。爱知世博会,虽然地处日本人口密集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地区,原先预计游客1500万,结果达到了2200多万。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所说:“世博会的现场体验感受、面对面的交流、热闹的氛围、人们之间的互动,视觉、听觉、味觉的享受,休闲的体验,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如果利用得好,互联网不但不会取代世博会的现场展示,而且可以为世博会服务,可以帮助主办方、参展方宣传推介世博会,提升世博会的影响力;可以帮助游客更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参观预定,参观导引等等,也可帮助参观者和参展者实现互动,增强世博会的趣味性和体验效果。
上海世博会将与各参展方一起努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实体世博会与网上世博会的联动,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让世界各地更多的民众有机会参与上海世博会。现场的体验感,现场的交流,现场的气氛是网上不能取代的。现场与网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互补联动。
当然,现在对外宣传,我们一般不再强调这8个第一,因为,鉴于我们吸收北京奥运会宣传的经验教训,市主要领导省时度势,对上海世博外宣工作提出了“低调、务实、对路”的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