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更好地打造中国民族品牌展品是博览会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参展品尽管有高科技产品,但相比较发达国家,中国显得落后。一个美国学者看了1988年澳大利亚世博会中国馆,认为“中国人在本次世博会一些可移动式展览橱中又一次展出了他们那些单调乏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或许这些展品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20世纪70年代的旧金山,我第一次见到这种中国展品的展览,但它们并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连外国人都意识到了我们“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中国人要打造好自己的民族品牌,在计算机、新材料、航空与航天、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产生重大突破,才能在世博会上受人尊重和得到肯定。
2.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吴建民说:“通过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塑造中国的形象,形象就是生产力。”如何塑造国际形象,很重要的是展馆。晚清中国参加世博会,展馆中展出小脚和鸦片,被外国人所耻笑。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展馆有很大进步,但也有些不足。余秋雨在参观过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日本爱知世博会后说:“与德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通俗的亲切和美丽”。的确,在有高度竞争性的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参展的形式还很呆板,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展品实物与展具设计以及声、光、电的配合上未能尽善尽美,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段差距。”所以,中国要“走出去、引进来”,把中国馆建设得更好,使中国国际形象得到世界更多的认可。
3.要积极地支持民间力量参展。最近的几次世博会都以巨额亏损收场,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亏损10亿美元,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亏损了2.1亿美元。许多人认为,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传统在因特网时代不再行得通了。德国专家斯特凡格茨·里希特说:“数字革命使得这类展览会成为无关紧要的集会。大多数有钱到汉诺威旅行的人,宁愿呆在家里看更多的东西或者在网上冲浪。”对于中国参加世博会来说,参展形式主要是政府组团参展,财政支出比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有民间力量的支持和参与。近代中国,政府动员民间力量参加世博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知民间力量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政府行为,而是政府和民间力量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具有某种决定力量的因素。所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可以使中国参加世博会更为精彩。
从历史折射现实,从世博捕捉灵感,研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促使我们更加理性,中国参加世博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调动民间力量,实现制度革新,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走规范、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