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人帮忙设计调查问卷

关于从世博看中西文化差异的,后天就交,时间紧迫,谢谢了
2025-01-07 10:58:3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世博会正向我们走来。在看到世博会展馆异彩纷呈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举办世博会对我们国家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来上海参加世博会?

跨文化,这是一个风靡全世界的话题,也是个由来已久的老话题。它作为一门学问提出来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有一个学者叫霍尔(EdwardHall),他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帮助土著印第安人建水库,此举并没有获得印第安人的好感,因为彼此之间的沟通存在着某种问题。类似的发现还有很多。后来霍尔根据其研究,写了一本书叫《沉默的语言》(SilentLan-guage),详细阐述了跨文化对话的重要性。应该说是霍尔的著作推动了世界各国对跨文化对话的研究。

了解接受欣赏文化差异

据统计,现在每年有5000万出国人次,每年还要接待超过1个亿的境外来华人员。在上海,目前有15万注册外国人,如果算上没有注册的就更多了。跨文化交流不只是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一种生活现象,一种生活存在。我们所说的跨文化对话绝对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关键是中国人走出去,外国人走进来后,我们如何减少文化摩擦与误解。

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文化已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因素。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商学院都开设了文化冲突管理课程,因为国际企业内部的文化冲突数不胜数。我国已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不说外贸和吸引外资,我们自己对外投资额已高达1800亿美元,80万工人在海外打工。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我们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同样遇到严峻的跨文化管理问题。

有了网络以后,人们之间的联系很方便,任何人都是世界村落的村民。然而,融入全球化的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是否真的零距离了呢?不是。全球化消除不了沟通赤字,世界并没有因为沟通技术的提高而减少对中国的误读,而我们对世界的误读也不少。由于对世界不了解,我们有时误读了世界,对国际事务的评判也有失偏颇,常常会以球迷的心态看国际关系。

回到正题上来:为何需要文化对话,要举办世博会?原因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千差万别,各国文化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要学会换位思考,要通过交流了解真相。要了解文化差异、接受文化差异,甚至欣赏文化差异。文化的差异使得人类社会如同自然界一样五彩斑斓。世界是复杂的,多元的。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也要辩证、多元,不能总是非黑即白,更不能感情用事。了解世界必须要走出去结交更多的朋友,要换位思考。

世博是世界公民速成班

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要靠人来完成,而世博会就培养了这支队伍,所以我们说世博会是世界公民的速成班。如果世界公民多了,大家都会相互理解,沟通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因为大家的情怀、精神境界、看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是一样的。

我们通常会把世博会和奥运会、世界杯作比较。同为世界盛事,但是世博会的参与主体更加广泛,有国家,有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有企业,有城市,还有普通公民。此外,世博会参与的方法是奥运会、足球赛无法比拟的。体育赛事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场地再大,一场比赛容下几万人了不起了,绝大多数人只能看电视转播。而世博会不一样,是直接参与,还可以互动体验,与参展方自由交谈。世博会的展示时间也更长。奥运会再精彩,两星期结束,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不过就是一个月左右。上海世博会是184天,184天里可以和任何人、任何国际组织进行无拘束零距离交往,这不是很神奇吗?

说世博会是跨文化对话的理想平台,还因为这是中国社会大规模、长时间、零距离与国际社会对接的一次历史机遇。所谓大规模就是中国社会齐动员,我们有国家馆、省市馆、最佳城市实践区的城市案例,还有国企、民企,各种世博会合作伙伴、赞助商。过去对外国朋友来说,他们了解中国一直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现在31个省市全体亮相,大家在一个平台上交流。所以,我说这是中华民族立体式地参与国际交流。还有就是外宾数量的庞大性: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发达国家一般来办博人员不少于二三百人,考虑到还有广大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个国家算50人,该有多少人?再加上他们世博期间的内部来宾,这个数字更大。此外,根据世博会的规则,184天里所有国家都有一个馆日。按惯例,通常这一天来参加馆日活动的将是参展国家的最高领导。一些参展国家已明确告诉是其国家元首来,也有一些国家是政府首脑来。依此推论,可想而知企业家要来,媒体要来,各界都要来,这又是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而这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历史上各届世博会都有成百上千的国际政要、世界名流莅临,从而成为人类的重大庆典。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大街小巷充满各种肤色和各种语言,那将是一道多么亮丽的跨文化对话风景线!

我要强调的是,世博会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速成班”。全球化时代国际交流很重要,换位思考很重要,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和平相处,就是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相互理解。地球就一个,世界就一个。所谓换位思考,通俗点说就是将心比心。比如说许多国家斥巨资参展世博,这非常不易,在其国内经济情况不怎么景气的背景下,他们看好世博会,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举办世博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为他们服务。只要我们切实为参展方考虑,就能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力求做到零投诉。

世博会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目前的国际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还存在着对我们的误解,我们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而如果国际社会看到的世博会东道国是谦虚的、讲礼仪的、懂规则的,那么中国崛起得到的理解就会多些,遇到的阻力就会少一些。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塑造国际形象的历史机会,国际社会通过东道国人民的一言一行,看到正在崛起的中国是一个愿意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处、共建未来的和平友好的中国。

做一个中西文化摆渡人

上海世博会是1851年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对话的内容就是人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观。由于自然禀赋、文化历史差异,各国的城市观是不一样的。200年前只有2%的人住在城市,今天已超过50%,人类已名副其实地进入了城市化时代。然而,城市不只是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和幸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哥本哈根 会议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海世博会也是人类分享城市化经验,建设低碳、和谐、宜居城市的机会。但由于世界各国对城市化不同的认识,这个主题在世博会的呈现方式将是多元的,各国对城市问题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尽相同。如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希望通过城市化将自己从一个农业国发展到工业国,实现国富民强。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基本结束,更多的是关注环保、宜居等问题。

文化对话很难,首先是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距离,有抹不去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由于这种文化差异,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件事中外首先会有不同的看法,然后采取不同的做法,最后得出不同的结果。我认为,跨文化对话关键要培养对话的人才,因为对话是心灵的对话,不是说说而已。就像我们做思想工作一样,你要把老外思想工作做通,你要说到他心坎上。

懂外语并不意味懂世界

与奥运会不同,世博是创意工程,而创意要来自内心,是一种对专业的认可,是一种投入。为了鼓励这种创意,国际展览局有关展示的规则就没有国际奥委会章程那么硬性,更多的是一种惯例,是一种不成文法,目的就是希望东道国能灵活应对,鼓励各种创新。因此,你在中外双方沟通时就不能循规蹈矩,而是要非常积极地提供各种服务。沟通人员因而必须了解业务,有很强的职业造诣,否则说话没人听。这里面有二个重要原因,一是你与被沟通方不是上下级关系,你不能向其发号施令,只能是“以理服人”,二是沟通的内容是没有被任何法律文件、制度所规范了的,是对一种规则外事与物的规范,因此,你必须要有很高的职业建树和人格魅力,否则,人家干嘛要听你的话。沟通时一定要懂得以参展方能听懂的语言与其沟通,流利的外语是必须的。但要注意,懂外语并不意味着懂世界。关键还要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不能居高临下。曾经在某届世博会上,组织者为了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请了欧洲某个知名展览公司建了一个非洲联合馆。因为没有沟通,欧洲展示公司也不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非洲国家不接受。他们说,这是欧洲人想象中的非洲,不是我们的家乡,是对我们文化的无知和异化。非洲朋友说,就是你给我送礼也不能这样强加于我。这是典型的跨文化对话没有对好的例子,好心未办成好事,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沟通工作不容易。我想在此援引首位华裔法兰西院士程抱一先生在当选时的讲话,他说他是东西文化的摆渡人。我想,我们沟通人员就是东西文化的摆渡人。要做好摆渡人,首先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超越自我,要充分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中华民族参与世界跨文化沟通的历史机遇,事关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我希望各位一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特别是年轻人,要行动起来,通过世博会将中国形象在国际上发扬光大,从而真正履行当初申博时我们的庄严承诺:“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惊喜!”(

回答2: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调查问卷,一楼的不是问卷形式。
我建议您先决定以何种形式进行,比如,以问答形式或者选择形式、也可以是对错选择形式,有很多种,你先把方式确定下来,这样大的框架就形成了。
接下来,搜集相关信息,你要做的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还要注意以世博会为载体和依托的。那就好办了,搜集世博会参与国家以及相关风俗之类话题,列项后以你选择的方式进行列卷,这样就OK啦。

我提供你一些相关资料,问卷形式由你自己选择。我不可能给你全部做出来,你也可以参考以往其他话题的问卷形式,往里套就可以了。

祝您成功完成!资料不好贴过来,提供一个网址,您自己看看,有没有帮助。
http://www.sojump.com/jq/212876.aspx

回答3:

现在每年有5000万出国人次,每年还要接待超过1个亿的境外来华人员。在上海,目前有15万注册外国人,如果算上没有注册的就更多了。跨文化交流不只是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一种生活现象,一种生活存在。我们所说的跨文化对话绝对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关键是中国人走出去,外国人走进来后,我们如何减少文化摩擦与误解。

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文化已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因素。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商学院都开设了文化冲突管理课程,因为国际企业内部的文化冲突数不胜数。我国已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不说外贸和吸引外资,我们自己对外投资额已高达1800亿美元,80万工人在海外打工。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我们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同样遇到严峻的跨文化管理问题。

有了网络以后,人们之间的联系很方便,任何人都是世界村落的村民。然而,融入全球化的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是否真的零距离了呢?不是。全球化消除不了沟通赤字,世界并没有因为沟通技术的提高而减少对中国的误读,而我们对世界的误读也不少。由于对世界不了解,我们有时误读了世界,对国际事务的评判也有失偏颇,常常会以球迷的心态看国际关系。

回到正题上来:为何需要文化对话,要举办世博会?原因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千差万别,各国文化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要学会换位思考,要通过交流了解真相。要了解文化差异、接受文化差异,甚至欣赏文化差异。文化的差异使得人类社会如同自然界一样五彩斑斓。世界是复杂的,多元的。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也要辩证、多元,不能总是非黑即白,更不能感情用事。了解世界必须要走出去结交更多的朋友,要换位思考。

回答4:

http://www.slideshare.net/worldexpoblog/familiarity-interest-in-world-expo-2010-shanghai-by-ogilvy
http://www.slideshare.net/360disco.cn/world-expo-2010-survey
还有些其他的都在网页右手边的滚动菜单里. Good luck~

回答5:

您好,现在您可能不需要问卷了,但是我有话要说,问卷只是个形式,内容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