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年他大约五十六岁,漂泊到夔洲(重庆丰节)一带,重阳登高,面对肃杀秋景,有感于怀,遂提笔写下这一首七律。
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声凄凉,这就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
颔联对仗极其工整,萧萧落木,无边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 秋日的景色使得诗人触之生情。
颈联就融合了诗人的感情:“万里悲秋”。然而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贫病交加。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君不见长江边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
尾联:艰难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写到这儿,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
全诗风格正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很好体现。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也是杜甫晚年作品,诗人写出了洞庭湖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感慨身世的凄凉孤寂,以及对时局的忧切。
这样说你总可以找到相同之处了吧!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相同:
1、时代背景相同,都写于杜甫晚年
2、写作手法相同,都是触景生情
3、诗歌基调相同,都透着悲凉孤寂之情
4、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