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下F1 ??

详细:该赛事的产生,发展情况,相关规则,有何影响,著名选手等...?
2024-12-16 08:22:05
推荐回答(7个)
回答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简称F1,是由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举办的最高等级的年度系列场地赛车比赛,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
  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年收视率高达600亿人次。F1比赛可以说是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与勇气的集合体。F1是赛车中的顶级赛事,全年的统筹安排,每站比赛的赛事组织,车队工作,电视转播等各个方面都井井有条,F1世界已被整改得经非常健全。但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F1也有它的起源、发展过程,而且在前进道路上也有不少曲折。

  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巴黎到里昂)到 1900年间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1950年国际汽联第一次举办了世界锦标赛(First FIA Drivers’ World Championship),并一直举办到今天。这段时间,是F1稳步发展的阶段。2011年,F1赛车共12支车队的24名选手参赛,引擎供应商为:考斯沃斯、法拉利、奔驰、雷诺,轮胎供应商为Pirelli ,2011年赛季冠军为来自红牛(Red Bull Racing) 车队的德国车手塞巴斯蒂安-维泰尔(Sebastian Vettel)。2013年HRT车队破产,全年共11支车队,22位车手参赛。

回答2:

什么是一级方程式赛车?

一级方程式是一套详细的技术规定。这套技术规定就是“方程式”。它规定了发动机的体积及其最大、最小马力。规则中还说明了比赛中许可什么、禁止什么。方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关安全的严格规定和准则。

一级方程式赛车使用特殊的燃料吗?

不使用特殊燃料。然而,其燃料被称为“绿色”燃料;这种颜色来自于一种含量很低的SULFER成分。它足够日常使用。
一级方程式汽车赛没有暂停,可能吗?
一个字:不。规定中说明真正的暂停必须处理得当。最近对短程比赛的暂停变更规定非常严格。

一级方程式赛车可以达到什么速度?

最高速度的纪录是在1971年意大利国际汽车大奖赛中产生的,其时速为150.754英里。近期的最高纪录为133.806英里/小时。最快的直线速度为221.1英里/小时,是由迈凯轮车队创造的。(1英里=1.609公里)

一级方程式的历史有多长?

在赛车初期并没有方程式。赛车根据发动机等级和座位数量分类。在1907至1939年间,试用过几种不同的方程式。那时最常用的方程式就是限定发动机汽缸排气量。该规定于1914年出台。第一个真正的方程式出现于1904年,它限定了最大重量。其分类是针对较小的车型制定的。直到1948年,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级方程式的名字出现,它才改变。1950年,在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一级方程式汽车赛,MASERATI ONE, 并产生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一级方程式的技术规定依据哪些标准?
两个主要标准:
速度是关键;但它必须控制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又不能损害一级方程式的卓越不凡。
在赛车事故中,适当的安全措施必须到位。
由于这些原因,于是就有了对汽缸排气量、燃料、体积和最小重量的严格限制。如果考虑到空气动力装置,还要有关于位置的限制。
底盘的重量必须符合规定;还须安装保险杠,以及防泄漏油箱,因为燃料泄漏会引起爆炸。车手应穿戴保护身体和颈部的装备,这样一旦发生车祸,可避免致命伤害。驾驶舱的大小也必须符合具体规定。不允许四轮转向;只有前轮可以控制转向。
目前使用何种方程式?
发动机的汽缸排气量不可超过三升;允许用增压法提高发动机功率。赛手和赛车的总重量不低于600公斤。
一级方程式赛车如何开始?
距热胎圈开始半小时之前,赛车可以离开检修车道。车手可以开一圈以上;要这样做,他们必须在穿过检修车道时大幅减速。然后他们必须在发车区关闭发动机,完全停下来。
距比赛开始十五分钟时,如有车手还未到达其发车位,则须从检修出口出发。
距比赛开始五分钟时,如有车手在热胎圈耽搁,则须从检修出口出发;检修通道关闭,场上空位不可填补。
赛前一分钟启动发动机。
赛前十五分钟,所有检修人员须冲洗发车区。
绿灯亮后,赛手开始热胎圈。回到发车区时,仍保持发动机运转。
所有的赛车到达其相应的发车位时,发令装置启动赛前最后一步自动发令程序:五个灯依次亮红灯,间隔时间为一秒钟,直到五灯全部亮起。出发信号为所有的灯一齐熄灭。
计时器在每次出发后重新计时,以避免由于先出发而占据的优势;时间保密

何叫做Formula(方程式)赛车呢?“方程式”其实就是“规则与限制”的意思,因为F1比赛是在FIA所制订的规格与规则下来制造赛车以及进行比赛。所有参加的队伍都必须遵守这套如方程式般精准的规则。而且除了F1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等级的方程式比赛,诸如F3、F3000、Formula Ford(福特方程式)、Formula Renault(雷诺方程式)等等,它们都属于方程式赛车的一种,只是各自的规范不同,而F1是FIA所制订的方程式赛车规范中等级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
说起F1 ,关心汽车运动的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晓,但要问起它的由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F1起源于1950年,F1是Formula 1 Grand prix的简称,本意是公式,方案,准则的意思,Grand prix是大奖赛,由于最初一家香港的杂志将Formula翻译成方程式,Formula 1 Grand prix也就将错就错的被叫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若按其原文翻译则是最高等级规则限制的大奖赛,Formula 1 Grand prix全名是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 ,FIA是国际汽车联合协会的简称,F1的全名应是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

回答3:

我爱发拉利

回答4: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英文名字是:“Formula 1”。其Formula被译为方程式,其实真正含义是“规定”,也就是对赛车的基本概念用比赛规则进行规定,按比赛规则制造出的单纯的比赛用车……。目前世界上有以“跑车”为基本概念的比赛用车,方程式赛车的基本概念与它们不同。简而言之,就是轮胎裸露在外(openwheel)的单座席(monopost)比赛用车。在方程式赛车的家族中,一级方程式赛车是该类比赛的最高峰。

最新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比赛规定(1999年),赛车最大宽度为180cm。前轮的突出悬挂系统(overhang)与前轮中心距离在120cm以内,后轮的突出悬挂系统与后轮中心距离在50cm以内。引擎要求为自然吸气、最大排气量为3000cc的4冲程(stroke)、12气缸以内。该类引擎的最大马力没有正式发表,据估计应在750-800马力之间。这种引擎和碳素合金的底盘(各车队独自开发的原产品)组合后的赛车一年大约将进行约300km的高速比赛。这就是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也被称为“F1格兰披治大赛”。为什么叫“格兰披治”,是Grand Prix的音译。法语中Grand Prix的意思为大奖。

再说一点,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身为碳素合金,比赛要求赛车在载有车手的情况下,赛车重量不能低于600kg。我们不难看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挑战并不是要求赛车拥有最大的动力,而在于让这一台轻量的赛车产生高度运动性能。

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从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间,还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后视镜的发明促进了这项发展,它可替代"副驾驶"来提醒驾驶者有人要超车了。
1904年,FIA(国际汽联)成立了,这个国际组织不得不制定规则,从而保证车手及观众的安全。同时,FIA指导赛车运动朝有利于道路汽车发展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汽车运动历史上指定了比赛规则。从1907年至1939年,几乎所有可能的规则都制定过,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气缸口径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发动机气缸容积,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过。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区别于小型汽车,作为与小型汽车不同类型的另类赛车。但“一级方程式”一词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FIA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则创办于1950年,属于FIA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的第一场汽车赛是英国大奖赛,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国银石赛场举行。

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F1)历届冠军
时间 车手 所属车队
---------------------------------------------
1950 法利那(意) 阿尔法-罗米欧
1951 范吉奥(阿根廷) 阿尔法-罗米欧
1952 阿斯卡利(意) 法拉利
1953 阿斯卡利(意) 法拉利
1954 范吉奥(阿根廷) 奔驰和玛莎拉蒂
1955 范吉奥(阿根廷) 奔驰
1956 范吉奥(阿根廷) 领先和法拉利
1957 范吉奥(阿根廷) 玛莎拉蒂
1958 霍托恩(英) 法拉利
1959 布拉海姆(澳) 库伯-克拉马斯
1960 布拉海姆(澳) 库伯-克拉马斯
1961 P-希尔(美) 法拉利
1962 G-希尔(英) BRM
1963 克拉克(英) 莲花-克拉马斯
1964 约翰-舒尔蒂斯(英) 法拉利
1965 克拉克(英) 莲花-克拉马斯
1966 布拉海姆(澳) 布拉海姆-列布科
1967 海尔梅(新西兰) 布拉海姆-列布科
1968 G-希尔(英) 莲花-福特
1969 斯图尔特(英) 玛塔拉-福特
1970 林特(奥) 莲花-福特
1971 斯图尔特(英) 泰利尔-福特
1972 菲蒂鲍尔迪(巴西) 莲花-福特
1973 斯图尔特(英) 泰利尔-福特
1974 菲蒂鲍尔迪(巴西) 麦克拉伦-福特
1975 劳达(奥) 法拉利
1976 亨利(英) 麦克拉伦-福特
1977 劳达(奥) 法拉利
1978 安德拉蒂(美) 莲花-福特
1979 舒克特尔(美) 法拉利
1980 琼斯(澳) 威廉姆斯-福特
1981 皮盖特(巴西) 布拉海姆-福特
1982 罗斯伯格(芬兰) 威廉姆斯-福特
1983 皮盖特(巴西) 布拉海姆-宝马
1984 劳达(奥)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5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6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7 皮盖特(巴西) 威廉姆斯-本田
1988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89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本田
1990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1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2 曼塞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3 普罗斯特(法) 威廉姆斯-雷诺
1994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5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6 达蒙-希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7 雅克-维伦纽夫(加) 威廉姆斯-雷诺
1998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1999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2000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1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2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3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4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回答5:

1990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1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2 曼塞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3 普罗斯特(法) 威廉姆斯-雷诺
1994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5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6 达蒙-希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7 雅克-维伦纽夫(加) 威廉姆斯-雷诺
1998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1999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2000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1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2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3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4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我喜欢舒马赫.

回答6:

必须有足够的草地缓冲区。各赛场的救护人员也必须分布在全场的每一个角落,争取在出事的一刹那,跑进现场,进行抢救。 每一赛车都需在车赛前三天进行试车,然后根据试车圈速排列起跑位次。通常在试车的时候,共有28-30辆赛车参加计时,但最终只取前26辆赛车参加比赛。正式比赛开始,各车手按排位从相继不远的起跑位置出发。进入前6名可得分。第一名是10分,第二名是6分,第三到第六分别是4到1分。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英文名字是:“Formula 1”。其Formula被译为方程式,其实真正含义是“规定”,也就是对赛车的基本概念用比赛规则进行规定,按比赛规则制造出的单纯的比赛用车……。目前世界上有以“跑车”为基本概念的比赛用车,方程式赛车的基本概念与它们不同。简而言之,就是轮胎裸露在外(openwheel)的单座席(monopost)比赛用车。在方程式赛车的家族中,一级方程式赛车是该类比赛的最高峰。

最新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比赛规定(1999年),赛车最大宽度为180cm。前轮的突出悬挂系统(overhang)与前轮中心距离在120cm以内,后轮的突出悬挂系统与后轮中心距离在50cm以内。引擎要求为自然吸气、最大排气量为3000cc的4冲程(stroke)、12气缸以内。该类引擎的最大马力没有正式发表,据估计应在750-800马力之间。这种引擎和碳素合金的底盘(各车队独自开发的原产品)组合后的赛车一年大约将进行约300km的高速比赛。这就是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也被称为“F1格兰披治大赛”。为什么叫“格兰披治”,是Grand Prix的音译。法语中Grand Prix的意思为大奖。

再说一点,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身为碳素合金,比赛要求赛车在载有车手的情况下,赛车重量不能低于600kg。我们不难看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挑战并不是要求赛车拥有最大的动力,而在于让这一台轻量的赛车产生高度运动性能。

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从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间,还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后视镜的发明促进了这项发展,它可替代"副驾驶"来提醒驾驶者有人要超车了。
1904年,FIA(国际汽联)成立了,这个国际组织不得不制定规则,从而保证车手及观众的安全。同时,FIA指导赛车运动朝有利于道路汽车发展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汽车运动历史上指定了比赛规则。从1907年至1939年,几乎所有可能的规则都制定过,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气缸口径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发动机气缸容积,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过。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区别于小型汽车,作为与小型汽车不同类型的另类赛车。但“一级方程式”一词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FIA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则创办于1950年,属于FIA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的第一场汽车赛是英国大奖赛,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国银石赛场举行。

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F1)历届冠军
时间 车手 所属车队
---------------------------------------------
1950 法利那(意) 阿尔法-罗米欧
1951 范吉奥(阿根廷) 阿尔法-罗米欧
1952 阿斯卡利(意) 法拉利
1953 阿斯卡利(意) 法拉利
1954 范吉奥(阿根廷) 奔驰和玛莎拉蒂
1955 范吉奥(阿根廷) 奔驰
1956 范吉奥(阿根廷) 领先和法拉利
1957 范吉奥(阿根廷) 玛莎拉蒂
1958 霍托恩(英) 法拉利
1959 布拉海姆(澳) 库伯-克拉马斯
1960 布拉海姆(澳) 库伯-克拉马斯
1961 P-希尔(美) 法拉利
1962 G-希尔(英) BRM
1963 克拉克(英) 莲花-克拉马斯
1964 约翰-舒尔蒂斯(英) 法拉利
1965 克拉克(英) 莲花-克拉马斯
1966 布拉海姆(澳) 布拉海姆-列布科
1967 海尔梅(新西兰) 布拉海姆-列布科
1968 G-希尔(英) 莲花-福特
1969 斯图尔特(英) 玛塔拉-福特
1970 林特(奥) 莲花-福特
1971 斯图尔特(英) 泰利尔-福特
1972 菲蒂鲍尔迪(巴西) 莲花-福特
1973 斯图尔特(英) 泰利尔-福特
1974 菲蒂鲍尔迪(巴西) 麦克拉伦-福特
1975 劳达(奥) 法拉利
1976 亨利(英) 麦克拉伦-福特
1977 劳达(奥) 法拉利
1978 安德拉蒂(美) 莲花-福特
1979 舒克特尔(美) 法拉利
1980 琼斯(澳) 威廉姆斯-福特
1981 皮盖特(巴西) 布拉海姆-福特
1982 罗斯伯格(芬兰) 威廉姆斯-福特
1983 皮盖特(巴西) 布拉海姆-宝马
1984 劳达(奥)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5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6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7 皮盖特(巴西) 威廉姆斯-本田
1988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89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本田
1990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1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2 曼塞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3 普罗斯特(法) 威廉姆斯-雷诺
1994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5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6 达蒙-希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7 雅克-维伦纽夫(加) 威廉姆斯-雷诺
1998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1999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2000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1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2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3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4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回答7:

http://f1.sports.sohu.com/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英文名字是:“Formula 1”。其Formula被译为方程式,其实真正含义是“规定”,也就是对赛车的基本概念用比赛规则进行规定,按比赛规则制造出的单纯的比赛用车……。目前世界上有以“跑车”为基本概念的比赛用车,方程式赛车的基本概念与它们不同。简而言之,就是轮胎裸露在外(openwheel)的单座席(monopost)比赛用车。在方程式赛车的家族中,一级方程式赛车是该类比赛的最高峰。

最新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比赛规定(1999年),赛车最大宽度为180cm。前轮的突出悬挂系统(overhang)与前轮中心距离在120cm以内,后轮的突出悬挂系统与后轮中心距离在50cm以内。引擎要求为自然吸气、最大排气量为3000cc的4冲程(stroke)、12气缸以内。该类引擎的最大马力没有正式发表,据估计应在750-800马力之间。这种引擎和碳素合金的底盘(各车队独自开发的原产品)组合后的赛车一年大约将进行约300km的高速比赛。这就是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也被称为“F1格兰披治大赛”。为什么叫“格兰披治”,是Grand Prix的音译。法语中Grand Prix的意思为大奖。

再说一点,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身为碳素合金,比赛要求赛车在载有车手的情况下,赛车重量不能低于600kg。我们不难看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挑战并不是要求赛车拥有最大的动力,而在于让这一台轻量的赛车产生高度运动性能。

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从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间,还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后视镜的发明促进了这项发展,它可替代"副驾驶"来提醒驾驶者有人要超车了。
1904年,FIA(国际汽联)成立了,这个国际组织不得不制定规则,从而保证车手及观众的安全。同时,FIA指导赛车运动朝有利于道路汽车发展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汽车运动历史上指定了比赛规则。从1907年至1939年,几乎所有可能的规则都制定过,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气缸口径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发动机气缸容积,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过。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区别于小型汽车,作为与小型汽车不同类型的另类赛车。但“一级方程式”一词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FIA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则创办于1950年,属于FIA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的第一场汽车赛是英国大奖赛,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国银石赛场举行。

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F1)历届冠军
时间 车手 所属车队
---------------------------------------------
1950 法利那(意) 阿尔法-罗米欧
1951 范吉奥(阿根廷) 阿尔法-罗米欧
1952 阿斯卡利(意) 法拉利
1953 阿斯卡利(意) 法拉利
1954 范吉奥(阿根廷) 奔驰和玛莎拉蒂
1955 范吉奥(阿根廷) 奔驰
1956 范吉奥(阿根廷) 领先和法拉利
1957 范吉奥(阿根廷) 玛莎拉蒂
1958 霍托恩(英) 法拉利
1959 布拉海姆(澳) 库伯-克拉马斯
1960 布拉海姆(澳) 库伯-克拉马斯
1961 P-希尔(美) 法拉利
1962 G-希尔(英) BRM
1963 克拉克(英) 莲花-克拉马斯
1964 约翰-舒尔蒂斯(英) 法拉利
1965 克拉克(英) 莲花-克拉马斯
1966 布拉海姆(澳) 布拉海姆-列布科
1967 海尔梅(新西兰) 布拉海姆-列布科
1968 G-希尔(英) 莲花-福特
1969 斯图尔特(英) 玛塔拉-福特
1970 林特(奥) 莲花-福特
1971 斯图尔特(英) 泰利尔-福特
1972 菲蒂鲍尔迪(巴西) 莲花-福特
1973 斯图尔特(英) 泰利尔-福特
1974 菲蒂鲍尔迪(巴西) 麦克拉伦-福特
1975 劳达(奥) 法拉利
1976 亨利(英) 麦克拉伦-福特
1977 劳达(奥) 法拉利
1978 安德拉蒂(美) 莲花-福特
1979 舒克特尔(美) 法拉利
1980 琼斯(澳) 威廉姆斯-福特
1981 皮盖特(巴西) 布拉海姆-福特
1982 罗斯伯格(芬兰) 威廉姆斯-福特
1983 皮盖特(巴西) 布拉海姆-宝马
1984 劳达(奥)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5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6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保时捷
1987 皮盖特(巴西) 威廉姆斯-本田
1988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89 普罗斯特(法) 麦克拉伦-本田
1990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1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2 曼塞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3 普罗斯特(法) 威廉姆斯-雷诺
1994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5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6 达蒙-希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7 雅克-维伦纽夫(加) 威廉姆斯-雷诺
1998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1999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2000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1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2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3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4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回答者: 忧郁王子ADAM - 举人 四级 11-2 17:49

1990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1 塞纳(巴西) 麦克拉伦-本田
1992 曼塞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3 普罗斯特(法) 威廉姆斯-雷诺
1994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5 迈克尔-舒马赫(德) 贝纳通-雷诺
1996 达蒙-希尔(英) 威廉姆斯-雷诺
1997 雅克-维伦纽夫(加) 威廉姆斯-雷诺
1998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1999 米卡-哈基宁(芬兰) 迈克拉伦-奔驰
2000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1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2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3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4 迈克尔-舒马赫(德) 法拉利
2005 废奥南多-阿隆索(西班牙) 雷诺
我喜欢舒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