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字的认识

2024-12-20 16:35:1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汉字改革是汉字演变历史中的一种必然想象,汉字简化,是历史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需要。走拼音化的道路,与世界文化接轨,提高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是我们文字工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一、改革有利于加速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

中华民族是富于创造的民族,中华古代文明著称于世。近代中国所以论为文盲充斥、科技落后的国家,主要源于愚昧野蛮的长期封建统治,使广大人民丧失提高文化、发展科技的社会条件。另外,作为掌握文化的工具、发展科学的桥梁——汉字,其本身的繁难性,也不能不是造成这种落后的因素之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新千年到来经过了半个世纪,我国文盲、半文盲的人数仍然超过人口的五分之一。以教育的效果而论,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如朝鲜、越南,他们的扫盲任务在3、4个月便能完成。而我们用汉字扫盲,最少需要两年时间。给成人扫盲难度更大,其原因是只要不连续学习,不反复实践,学过后汉字很容易忘掉,尤其是形体相近的字,更容易混淆。

提高民族的素质及文化水平,主要靠普及教育。由于汉字繁难,我国中小学教育,很难摆脱费时费力的局面。设想用几十个字母,一套正字法,经过短期学习,学生就可过文字关,并能用该文字阅读、书写,用于计算机。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有3500个。我国青少年要掌握这些常用字,至少要小学毕业。尽管如此,到了初、高中也要用1/4左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语文,且效果并不理想。而法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初步具备看书能力,意大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能读报写信,俄罗斯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看大部头的小说了。我们学生过文字关,就比这些拼音文字的国家多用2—4年时间。要掌握7000左右通用字,恐怕一般大学生都达不到这个程度。

一个人若单是学习汉字就浪费2—4年时间,那么全国十几亿人要浪费多少时间?无论汉字这种非拼音文字如何有特点,如何独树一帜,费时费力的缺点还是不容忽视的,这正如苏培成先生《现代汉字学纲要》中所说: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二、改革有利于早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科技上,争时间抢速度,新科技成果与时俱进。科技的现代化是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前提,而文字的现代化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其中人机对话中的“关”便是繁难的汉字。

拼音文字用于电传、电子检索、电子翻译等技术很方便,汉字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却困难重重。正是由于汉字的关系,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尽管不断扩大,但仍然受到限制。文字工作难于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也就难于高效率地为现代科技提供“信息”的支柱。这正如苏先生教材中所说的“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三、改革有利于国际间的相互交往

交通工具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空间观念。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面前,地球变小了,人类与宇宙间的距离缩短了,天涯海角的各民族,仿佛一墙之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各民族间交往愈加频繁,交流文化,互通有无,更迫切要求语言的沟通。中国人学习外语不易,外国人学习汉语、书写汉字尤其吃力。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眼中,汉字被称为“魔方”、“集成电路”,使他们望而生畏。我们长期使用汉字,缺乏熟悉拼音文字的社会环境,要学好外语,非要出国或从娃娃抓起不可。汉字这种难于高速化的特殊符号,浪费了时间,严重一点说,是浪费了民族的生命。再加上汉字是音节字,引进一些国际化的科技术语和专有名词时,往往不准确、不统一。倘若采用国际通用的拼音文字,上述种种困难或不便就可以解决或改善,这也正如苏先生教材中提到的,目前“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因此,对汉字的认识一定要辩证。汉字有其光辉灿烂的历史,它独立产生,独立发展,由形意结构发展的意音结构,由绘画性的书体,演变为符号化的楷书体,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的简化、规范、进入编码系统这些都说明,汉字记录语言的功能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但是,放眼世界,人类文字已发展到表音阶段,而汉字仍停留在表意阶段,这不能说不是落后。任何一种表音文字,特别是音素文字,都比表意文字简易得多,高效得多,先进得多。由繁趋简虽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但目前,需要深入认识的是,表意的原则迟早要让位于表音的原则;落后的体制迟早要让位于先进的体制,这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

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有相对的历史的稳固性。汉字是汉民族一手创造出来的,经过几千年发展起来的,汉民族对它的感情极其深厚。但时代的进步与汉字的发展并不同步,从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去认识汉字,汉字在使用中确实有诸多的不便,因此,汉字在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不能不考虑进一步改革的问题。

回答2: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回答3:

汉字博大精深,用法颇为复杂,不同的组合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就连不同的单词也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
比如“中国大败日本”意思是说中国赢了日本,又如“中国大胜日本”意思还是中国赢了日本,不同的单词表达的意思也一样,神奇吧!
作为中国人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英语不是更好吗!

回答4:

ZZZZZZZZ~~~~~~``````我都要睡着了啊

回答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类进入了大交流、在融合、大竞争、大发展的新时代。大交流的时代,加剧了世界上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竞争。
在当今的世界上,英语是世界语言中的霸主,是事实上的世界语。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英语的霸主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英语实在是太难学了,从长远的观点看,它不是人类最理想的共同语言。
面对世界上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激烈竞争,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让汉字难学的问题继续下去,实在没有理由漠视现在的汉字在国际交往中的尴尬局面,实在没有理由自己放弃拥有巨大竞争优势的新汉字。
我们认为,在权衡汉字改革的利弊时,人们应该从纯文字的殿堂里走出来,着眼于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面向孩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实在没有理由自己放弃汉语在未来世界中的光辉前程。
随着我国在新世纪的全面崛起、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必然会激剧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仍不进行汉字改革,则繁难无味的汉字就会把大多数想学汉语的外国人挡在门外,这对汉语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是非常不利的。相反,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尽快进行汉字改革,使我们的新汉字特别好学,特别有趣,那么,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不仅能够迅速、快乐地掌握新汉字,而且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这种学习效果,必然会变成一种催化剂,在全球加速形成广泛而持久的汉语热潮.这种形势,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对于中华文化更快、更全面地走向世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英国人常自豪地说,他们最大的财富不是矿山、铁路,不是工厂、农场,而是英语。英语是他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所以,我们不要只想到汉字改革中的麻烦和付出,更要想到汉字改革以后,新汉字将给中国人带来的长久方便和丰厚回报。可以说,汉字改革是一项罕见的能够一劳永逸、一本万利和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
我们认为,在汉字改革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拿出中国人的雄心壮志来!拿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来!拿出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来!拿出中国人只争朝夕的进取心来!
我们知道,要在我们这样的大国搞彻底的汉字改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些困难都是不难克服的! 十三亿中国人一定能把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设计成美妙绝伦的新字,新汉字一定能成为全中国和全世界大多数人最爱学的文字!随着我国进入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行列, 新汉语必将逐步成为继英语之后的又一种事实上的世界语!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出最好的语言环境!为人类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新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