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人就会有喜、怒、哀、乐的各种心情,正如食物有酸、甜、苦、辣之分。我们的心情会受到周围人、事、物的影响,当我们遇见好的事物或事情时,我们会随之高兴、开心;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物或事情时,我们会随之哀伤、愤怒。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每天是高兴的、是快乐的、是开心的,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开心快乐,在我们漫长的人生路上肯定会有暴雨、狂风、雷电和荆棘。我们在面对这些时势必会受伤,受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心情肯定会是愤怒的、悲哀的。
当我们的孩子被人打了以后,作为家长,应该帮助他分析清楚挨打的原因,分析他被打结果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同时又要培养他不怕强权和邪恶势力的这份决心,当我们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奋斗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们依然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有艰难险阻等着我们,面对这些艰难险阻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躲避。我们要相信跨过这些艰难险阻后,我们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就像有句歌词中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人生会有过开心、有过快乐、有过悲哀、有过愤怒。因此,不论我们遇到的事物是好是坏,我们都要培养孩子拥有一个正能量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继续生存,继续努力和奋斗,哪怕我们遭遇了怎么样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现实困境,要教给孩子只有要保持一颗坚持努力、永不妥协和放弃的决心。
我们可以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去鼓励孩子,记得我在大学时凭借我坚韧的忍耐力,我度过了那痛苦的一年。有一次我晚上回宿舍,等我熄灯睡觉的时候,我梦见了我的奶奶,我在梦中梦见她去世了,把我哭醒了。世间最令人悲痛的事莫过于亲人的离世。我的奶奶很疼爱我,我也很依赖她,而且她都八十多岁了,所以我很怕失去她。那一晚我醒来之后,加深了我对奶奶的思念,我非常想念她,我怕她出事,想到这些,我就一个人躺在床上偷偷地哭泣。那种感觉很心痛,很扎心,就有种心不在自己身上的感觉。我因为一年没回家,一年没见到她,所以我很想念她。
我这个人有点怪的是,我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更爱看那些催泪的影片,所以,我就找了一部影片看。我一边看一边流泪,这样做我会舒服点儿。后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反正早上起来之后,我发现枕头是湿的,估计是我哭着哭着睡着了吧。这只是我个人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一个人最软弱的体现,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依然在坚持努力,继续挑起生活的担子往前走。所以在孩子被打的时候,我不光会给他分析前因后果,同时也会为她加油打气,鼓励他维权,同时也要让他看到人性之弱和感性,但是,最终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只有加油!
家长可能觉得:有点生气(我的孩子怎么这么怂,被人打了就知道哭),优点担心(他这样会不会一直受欺负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包括我,我们可以试试: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是怎么想的?不还手只知道哭,是害怕吗?害怕什么呢?怕打不过别人?怕大人会挨批评?都有可能,那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应该去责备孩子吗?他当时肯定觉得特无助。
2.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谈谈,不要评判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只会哭),描述你看到的就可以(比如:妈妈刚刚看到哪个小朋友推你了,你哭了),问问孩子对这个事情的想法(刚刚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呢?)
3.说出你的感受,同样不评判,只说自己的感受(妈妈觉得有点担心,怕你会受伤,)。
4.共同解决问题,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不是你来告诉孩子,是一起来讨论(可以说: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我们怎样做,可以避免受到伤害呢?)。
孩子的想法可能有些是不可行的,那就很孩子一起分析,如果我们这样做,有会发生什么?(比如孩子建议打回去,那就分析一下打回去接下来会怎样,有可能是对方又打回来,然后越演越烈,知道双方都严重受伤。当然,也有对方就会吓跑,那其他小朋友又会怎样看待这个事情了?)直到讨论出你和孩子都觉得可行的解决方案,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就尝试这样处理,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在大宝两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花园里玩,他手里拿了一个玩具手枪,旁边有的哥哥看见了想要一起玩,可是大宝没有同意,于是这个哥哥就过来抢玩具。大宝用尽全力的保护他的玩具。可是因为哥哥的力气大,东西被抢走了。于是大宝马上找哥哥要玩具,却被哥哥用手戳了好几下脑袋。大宝伤心的哭了起来,丝毫不知道保护自己。于是我赶紧去把玩具要回来,并且抱起了孩子就往家里走。
我知道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还是有意识的教会他自我保护。最开始我告诉他,如果别人要打你,一定要先跑开或者用手挡开。保护自己和主动打人不是两个概念,自我防御的挡护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我先从最简单的示范做起,我让孩子先学着哥哥的那样对我进行攻击,然后我再用手挡开,或者我立即的跑开。示范了几次之后,我就开始让孩子学着做。我们对换了角色,一开始他还不是很熟练,后来通过几天的训练,孩子已经能完全掌握我交给他的防御知识,我相信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一定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哇哇大哭。
有很多家长都会教孩子被打了之后要还手,不打回来就不罢休。这样的教育从实质上就走偏了,这样并不是教育孩子保护自己,有时候甚至让孩子处于危险之中。因为孩子可能并没有办法判断眼前的这个人究竟下一次下手会不会更重。如果力量悬殊,大人又不在场的情况下,你的孩子就危险了。
—————————————————————————————————
二宝妈:家有二宝,蒙特梭利中级教师、多家平台育儿专栏作者,自媒体人。
想要了解更多孩子在成长中的秘密,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宝妈育儿经,微信ID:erbaomayuer
关注我!可向二宝妈提问,并获得即时解答,再送你一本独家育儿经!
讲个故事:
听一日本朋友说他孩子幼儿园班里有个小孩,性格有点弱,不太爱说话,别的孩子拿他的玩具,他就哭,慢慢的其他孩子习惯惹他哭,老师也没太多精力一直哄他。孩子爸爸人很高大和善,知道自己孩子被欺负的事后,一次到学校跟老师说,给其他家长带个话,让其他孩子离他孩子远点,如果做不到,他会让那些孩子离他们父母远点。
之后他孩子一个人玩再没人欺负。后来听说孩子爸爸说,他其实是黑社会成员,他崇尚哪怕自己孩子在外面把别人打破头,他掏医药费,给人家赔礼道歉,也比被别人欺负,接受别人道歉好。有点跑题,意思只有一个,打和被打,二者之能择一的时候,选择打,后果大人承担,让孩子没有心理负担,以后孩子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当然大人承担后果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是非和平衡,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出手。
作为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既害怕自己的心肝宝贝被别的熊孩子欺负,又担心在自己的怂恿下,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眼中欺负人的“熊孩子”。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孩子被打了,就是被欺负了吗?
先来看一个故事。莉莉和小静,是两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平时非常要好。有一天,小静的妈妈去幼儿园接她放学时,却远远的看见莉莉和小静吵嘴了,争执中,莉莉一下把小静推到了地上扭头就走了。平时女儿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静妈妈亲眼看见女儿居然被小朋友欺负,真是心都痛麻了。她一把冲过去抱起女儿,问她:“刚才莉莉推你,你怎么不还手啊!她这么欺负你,你还跟她做什么朋友啊!以后再也别跟她一块玩了!”小静从妈妈的怀里挣开,一屁股又坐回了地上,大声哭了起来……
我们喜欢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去对待孩子们的矛盾。可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其实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我们教他们怎么来看待。他们的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经常前一秒还相互推搡打来打去,下一秒就已经擦干眼泪重新手拉手去追来追去。
莉莉和小静,也许只是一次好朋友之间再正常不过的闹情绪,可是在小静妈妈看来,却是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负。妈妈要求小静应该“还手打回去”、“别跟她玩了”,对孩子是一种“对方在欺负你,你不打回去就是懦弱。你们不能再做朋友了”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让小静比被好朋友推了一把更加难受。这种暗示的结果,也许小静以后真的受了欺负,却也再不愿意告诉妈妈。
永远都不要小瞧“心理暗示”的作用。当我们的孩子还很弱小,不能保护自己时,家长的这些语言和行为,反而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理引导,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懦弱、自卑。
孩子到底有没有“受到欺负”,不应该由我们来判断,而应该交回给孩子自己。如果对方孩子并没有用武力来达到目的并乐在其中的主观故意,我们的孩子也并没有在被打后产生委屈、恐惧、愤怒的情绪,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不能因为总害怕自家孩子吃亏,就不惜扼杀孩子们单纯的友谊和快乐。
结语:你是怎样教育你家孩子的?
正确引导,前提明确打架是不对的!是不允许的!自我防卫的情况另说,这些要明确!同时家长更应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了解前因后果,知道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如楼主的提问,孩子打架,和孩子被打,这是不一样的!敢打架的小孩,正常情况下,是很少会对家长哭的,甚至害怕家长知道!(谁没年轻过?!)打架不怕,及时扭正过来,改正错误。 但你说的“被打了”,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被霸凌了”?!“只知道哭”,说明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缺少相应或者相关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意识!
另一方面,作为家长的你,应该正确的把“教育”分开理解为“教(jiao第一声)”和“育”!你了解孩子的性格了吗?性格是如何?孩子被霸凌了,是否第一时间和你说?其实我非常愿意相信一些学校和一些“有关部门”,但是很多“霸凌”,“虐待”事件,都是在网络上曝光后,才有人出来处理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我很赞同下面“熊猫哥哥新新”说的:告诉你的孩子,你要有尊严,不要让别人拿走你的尊严。你要战斗,爸妈是你的后盾!!!领导都说过:咱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后还是那句——对症下药!相关的事情,你还是去咨询相关的权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