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其实是蛮大的,违法行为一般情节比较轻微,但是犯罪的刑罚是最为严厉的,所以两者是不同的,那具体的区别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律师怎么说!
根据归责原则的不同,可以将侵权行为划分为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一般侵权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特殊侵权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及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必须有法律作出特别规定。概括起来,两者主要有如下区别:第一,构成要件不同。一般侵权必须同时具备过错、加害行为、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特殊侵权不需要以过错要件为要件或者法律直接推定侵权人存在过错由其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第二,是否以法律的特别规定为前提不同。一般侵权不需要法律进行单独特别规定,而后者必须有法律单独特别规定为前提。第三,适用的归责原则不同。这也是划分两者的标准。一般侵权适用过错归责原则。特殊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侵权行为
tort
因作为或不作为而不法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行为。不法侵害他人权利的人称致害人,权利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害人同致害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受害人为债权人,致害人为债务人。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不同。侵权行为是对他人财产或人身的侵犯。其范围一般只属于对个人权利的侵犯。法律对侵权行为的制裁采用民事手段,即受害人所受损害要由致害人予以补偿。犯罪行为是一种触犯刑法的罪行,在严重侵犯个人权利的同时,是对统治阶级的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侵犯和破坏。法律采用刑罚手段来制裁罪犯。有时同一个违法行为既构成侵权行为,又构成犯罪行为,对此则应按照两种法律规定分别给以民事和刑事制裁(见附带民事诉讼)。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包括:①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即致害人给受害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失,后者包括受害人现有物质财富的减少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损失。在西方各国,致害人对他人造成的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包括肉体上和精神上的)都要负赔偿责任。②致害行为必须有违法性。即造成损害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的性质,致害人才负民事责任。③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即损害结果必须是由侵权行为造成的。④侵权行为系由致害人的过错造成。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类。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不仅致害人有过错,而且受害人也有过错时,双方所负责任的大小,应依各自过错的大小来确定。
世界各国一般都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始负责,无过错即无责任。这一原则在19世纪资产阶级民法中被普遍采用。后来在立法原则上相应地提出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英美法中又称作结果责任原则,即行为人是否应负民事责任,只看有无损害结果,而不看有无过错;只要有损害结果,就要负民事责任(见产品质量法)。在中国,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如在交通肇事的民事案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特殊侵权行为是指民法特别规定了构成要件和效果的侵权行为。这类侵权行为,要根据民法的直接规定,确定行为人的责任。中国《民法通则》具体规定了以下几种特殊侵权行为:①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承担民事责任。②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又称产品质量责任。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对自己制造、销售的不合格产品给他人造成的财产或人身的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向产品制造者或者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责任属严格责任,只要产品质量不合格,受害人无过错,制造者和销售者就要承担责任。199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责任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按照该法,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是未将产品投入流通;二是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三是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用户、消费者满10年丧失;但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③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责任。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的经营者,在经营的业务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只要受害人无过错,经营者就要承担民事责任。④污染环境的民事责任。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时,要承担民事责任。⑤建筑物、坠落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时,它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但所有人或管理人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的除外。⑥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⑦施工人违法不作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⑧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监护人不尽监护职责,或监护不力而使被监护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被监护人有财产的,应先用其财产赔偿,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监护人尽了监护职责的,可以适当减轻民事责任。
一、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亦称“非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中只有违反刑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按其性质和程度依法处理,必要时给予法律制裁。
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二、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
犯罪必然是侵权
侵权未必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