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会被“情感绑架“?
适当地保持一致能帮助我们在职场中赢得机会,获取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是为什么晓萍却在负疚感的驱使下把事情越做越糟呢?这是因为如晓萍这样的人往往把“保持一致”当成了教条而刻板遵守,由此而形成了被“情感绑架”的状态。假如我们在一种亏欠的游戏中带着“应该、不得不、没有办法”的态度进行补救的话,必然会失掉做事情的动力与乐趣,我们更多考虑的不是对方需要什么,而是怎样拔掉自己心中的刺——负疚感。像晓萍一样,这样做不仅不能给对方带来帮助,还有可能弄巧成拙。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情感绑架”呢?
需要别人大量的肯定
容易被“情感绑架”的人通常需要别人大量的肯定才能确立自身的价值。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从消极角度看待自己。比如“我不重要”“我不好”“我没什么价值”。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们会对自身要求越发苛刻,达到完美的程度以符合他所认为的“别人的标准”。“保持一致”也是别人的标准之一。
习惯于情绪推理
机械地“保持一致”的人时常习惯于用情绪推理,遵循着“承诺—兑现”的线性思维模式,而很少动用理性思考。比如,他们很少会评估没有兑现的承诺给别人和自身所带来的损失,承诺兑现意义何在?注意力停留在这里有价值吗?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等。跟着感觉走的方式让他们持续现在内疚情绪中无法自拔。
走出“情感绑架”的怪圈
合作没有成功,承诺未能兑现,假如你持续受着“情感绑架”的困扰,不妨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何在。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分析不是用脑子想想就完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做法:
第一步:完整记录整个事情的经过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这个过程中自我的感受原原本本写下来。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举动,你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情绪状态以及事情的客观现状从你的这些记录中可见一斑。在这个基础上,你便可以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当成别人,来进行一番分析。
第二步:你发现了什么?
抛开你的情绪,用理性对整个事件进行思考。通常情况下,没有兑现的承诺由三种情况造成。第一,客观条件的制约;第二,自己的疏忽或没有尽到努力;第三,我们承诺了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看一看,你没有兑现的承诺属于哪种情况。那么,不同的情况你的心理感受与处理方式也自然会不同。向对方说明情况,没尽到的努力从现在起尽量补足,只要你足够有诚意,一定可以得到对方的理解。
第三步:问自己几个问题
愧疚感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担心别人的否定?怕被人误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妨仔细思考一下。然后反问自己,未兑现承诺与我们所担心的东西有客观的逻辑联系吗?只要你把事情拆开来看,你会发现,这两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所谓的联系也是我们人为想象出来的。如此一来,便删除了负疚背后的附加砝码,你一定可以释然很多。
第四步:决定怎么做
如果以上三步你已经思考得非常清楚,那么,现在你应该清楚该如何应付自己的负疚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吧。有些情况或许你不需要处理,合作的失败在情理中也是对方可以接受的,有些时候你可能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补救,还有的时候可能别人只是需要你诚恳的态度和一句“抱歉”。总之,补救的方式是灵活的,而不是为了剔除内心的负疚感而硬着头皮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