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 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 。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 较丰富”的国家;
煤就不用说了吧~~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我国的煤的储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
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根据《各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估算,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6.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为1.51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世界第53位,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资源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和恶化。如:35种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60%,其中石油、铁矿、铝土矿分别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44%、10%。虽然我国矿产总的消费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却一直很低,目前,我国人均石油消费只有美国人均数的1/18。
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林地、人均草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量等指标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却很大。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已降到0.094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数的40%;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也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的资源大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查明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发现、勘查和开发了一大批矿床,形成了比较强大的矿业体系。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稀土、钨、锡等金属矿产和许多非金属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煤炭、石油、钢铁的产量也都有了快速的增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明显进入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许多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速接近或超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世界资源研究机构和世界铜组织有关人士预测,中国的钢消费在2005年将达到1.8亿吨,铜消费将达到260万吨。2000年英国一家研究所预测中国的铝消费将在2010年达到745万吨。多方面资料显示,国际方面对于中国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预测和近年来实际发生的矿产资源消费数量远远超过了我国自己的估计。有资料分析,到2010年我国现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大宗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铝、铁、铜、黄金、镍、硫、硼、铀、磷、石棉、铬、钾、富锰等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到2020年我国短缺的矿产资源将增至39种,供需矛盾十分严峻。有专家认为:我国许多矿产资源供应已经不足,并将在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的短缺,同时还将增加矿产资源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而未来几十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大国的趋势不可阻挡。
根据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提供的报告预测,与我国未来二三十年主要矿产的巨大需求相比, 我国目前探明的主要矿产储量显得严重不足。而且目前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正在出现下降趋势。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已勘查矿产资源中经济可用性差和经济意义不明确的资源储量所占比重达三分之二,可采和预可采储量比例低,其中45种主要矿产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这表明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出现下降趋势。
专家认为,某些重要资源长期依赖进口,增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影响到国家安全。
我国石油消费和供需远景预测
我国未来的石油消费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石油需求量,2000年为1.86亿吨,2010年为2.68亿吨,2020年为3.05亿吨。国际能源机构(IEA)2020年中国能源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石油需求将以年均4.6%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市场份额将大幅增加,年消费量可达5亿吨以上。国家计委产业经济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4.5亿吨,是目前1.6多亿吨消费量的2.8倍。
目前全国可供开采的石油资源量预测为160亿吨,2003年全国石油年产量1.6亿吨计算,若每年增长5%以上,2005年可达1.85亿吨,随后达到2亿吨至2.5亿吨的峰值稳产,据此估算,中国石油储量可持续开采60-65年。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我国石油供需平衡的预测分析,国内原油的自给率将从2000年的82%降低到2020年的60%,到2020年缺口将达到1.3亿吨。另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中国石油产量从2010年之后开始下降,到2O20年石油产量将下降到约
1.01亿吨/年,石油进口将达到约4.04亿吨/年以上,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进口国。 据《世界能源导报》
四大原因导致矿产资源短缺
为什么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会处于目前这种总量不足、消费量不断快速增加的紧张状态中呢?对于这一问题,有专家认为,大致有四大原因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现在以及未来二三十年中将面临的紧缺局面。
首先,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费角度看,中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正是需要集中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快速积累社会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时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样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对资源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面对矿产资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与此相对应的矿产资源总储量的增长速度却很小,甚至没有太多变化。这种储量与消费的不平衡发展势必造成资源的短缺。
其次,在过去20年间,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曾进入过一段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期。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了完善,加强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对许多矿种采取了保护性开采的措施,但一个时期以来对矿产资源的无序和毁灭性开采,已经导致许多地方许多矿产不同程度的浪费以及大量死矿、呆矿的出现,这不仅对国家的资源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尽管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基本保障了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与发达国家和主要矿业大国相比,我国国土上的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并不高,资源潜力远未查明。据资料显示,我国已发现的矿化点有20多万个,但仅有2万多处作了评估,其余80%还未作评价。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找矿工作程度仍然很低,有些地区甚至还是找矿的空白区。目前,国家固体矿产地勘费的投入只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l/3,这对我国矿产储量的增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社会公众的矿产资源危机意识仍然有待提高,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不强。公众对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了解不多的现状,这也影响了许多矿产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