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与品牌战略规划管控的整体贯彻尤其重要

我们企业市场部里针对此问题大家还是茫然,希望专家回答。
2025-02-06 04:01:4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首先,我想先谈谈企业管理中的几个品牌误区:
1、 将打造品牌知名度作为品牌的关键工作,而不是将品牌理念传播作为己任,导致品牌价值浪费;
2、 将品牌和品类混为一谈,无序的开发产品,过渡攫取品牌资产,导致品牌经营混乱;
3、 品牌管理多变,以自我认知作为品牌定位,而不做任何消费者调研和洞察,品牌管理错位;
4、 品牌管理和渠道管理不匹配,各自为政,各自表达,导致品牌无法为企业生意提供有效和明显的支撑;
5、 对于品牌管理过虚、过空,或者对品牌管理只求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这两种行为导致品牌管理不能落地或者不能持续发展。
以上五点应该来说是当前品牌管理的通用错误,品牌究竟是什么呢,我个人结合余老师的课程认为有以下六点值得我们思考。
1、 战略品牌规划是企业经营的起点;
制定品牌战略是基于我们企业战略下的一个关键行为,企业管理实质意义上就是一个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当我们确定企业战略方向以后,如何创造价值就是我们品牌战略的核心。
1) 品牌战略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内外部分析、行业趋势、市场形势、资源能力和企业优势短板都必须仔细研究,当然我们也要使用到SWOT和五力分析模型,通过充分的市场洞察分析,通过数据的积极研究,我们就能够找到我们自己品牌发展的方向;
2) 品牌战略确定的核心就是品牌定位和理念,定位是特劳特先生提出来的,他是基于消费者在心智中对品牌的认识,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品牌的精准定位,或者如何在细分市场中找到自己品牌的定位非常关键,无论是从功能的细分,还是从情感诉求的区分,我们都需要认真研究探讨,并有效展开消费者调研,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明确品牌定位,而品牌理念就是通过定位确定以后进行的品牌描述,如何描述自己品牌的独特性,如何去描述品牌的形象、传播和表达的关键要点,我们可以用品牌罗盘来一一罗列;
3) 品牌的规划是要有近、中、长期计划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何将品牌打造从开始,到深入,到强化到升华都需要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当然也需要有品牌目标和预算的支撑。
2、 品牌是通过品类来表达的;
品牌实现价值最终是需要通过品类来表达的,品牌他代表的不是一堆同质化的产品,他需要的是一个、几个明星产品带动一批产品的联动,因此,如何在品牌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品类品种,并针对自己的核心品类去重点推广、传播就是我们品牌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品类品种明确了,并聚焦在这些产品上进行品牌的演绎,才能够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才能够尽快建立品牌认识、认知、认购和认可,才能够实现品牌地位的迅速建立。
当然,品类开发不能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计算,不能不考虑利润,也不能为利润而利润,不,有的品类是战略思考,有的是战术思考,有的是战斗思考,产品的作用不同,要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策略,产品的整体效益才是企业最真实的效益,否则就会陷入到僵硬的产品研发当中,如同一潭死水,无法激活品类和品牌。
3、 品牌管理是要有刚性的原则和标准;
品牌规划和重点品类规划一旦确定下来,就需要我们建立相应的品牌标准,而这些标准就是我们品牌运营的原则,他是刚性和不可随意更改的。
1) 品牌形象标准是基础,广告、商品设计、海报、陈列、门店宣传,甚至促销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品牌标准相对应;
2) 品类延伸的开发同样也需要符合品牌要求,不能够任意的以投机销售作为依据,而应该以品牌定位作为基本原则;
4、 品牌管理是深入到企业文化和行为中的;
品牌管理其实他不是简单的一个部门行为,更重要的是从上至下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理解,大家要形成品牌共识,无论是企业主,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对品牌的了解都应该深入骨髓。而企业内部的价值观甚至也是和品牌联动的,也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品牌文化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因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企业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品牌传播,特劳特先生讲过,品牌是企业股东、员工、重点合作伙伴和关键顾客共同打造的,他这句话的含义就充分说明了品牌与所有企业经营者关联者的共同关系。
5、 品牌的传播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品牌的传播不是简单的高举高打,更不是闭门造车,品牌传播要遵循整合传播的原则,无论是在传播的地点,还是传播的内容,都要线上线下联动匹配,必须针对性传播,并让传播具备适应性,因为只有恰到好处的传播,才能够让品牌真实的表达,广告、促销、公共关系都需要我们合理配置组合,品牌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应该在哪里,用什么样的办法去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我们只有传播到位,才能够让品牌实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双赢。
当然,品牌传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独特的卖点,在定位中提炼出自己的独特卖点,并将他用最简单最精炼的话语去表达很关键,这些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创意思维,今天上课的时候,邱籼均同学针对他的“芯博士”品牌芯棒产品让我给他一个建议,我胡乱出了一个主义,说:“用芯博士,最棒”,这句广告语一方面突出了芯博士这个品牌,一方面将用心和用芯的谐音互动,因为他的产品是芯棒,加上最棒这句话来突出最好。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但是我想应该能够给他带来一些启发。
6、 品牌管理需要不断创新。
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市场面临着各种危机,也将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之所以做品牌战略是5年或者3年,正是因为未来社会有太多的不可确定性,我们品牌战略就是基于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去做好现在能够确定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要将眼前的品牌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做好,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对品牌的生命周期,发展方向以及品牌发展趋势有更深的研究和了解,也许我们要做好新品牌的准备和发展,也许我们会放弃一些品牌,也许我们要将品牌颠覆和重塑,而这些是在相对稳定的品牌管理要求下,去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和创新,当然,这种创新也有可能是品类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只有具备变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品牌管理才会充满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六点就是我对战略品牌管理的一些简单心得和体会,其实品牌管理除了以上内容以外,还有更多的内容,如我们需要有基本的品牌管理组织体系,我们需要有品牌的创意和设计研发能力,如我们需要有品牌的策划推广能力等等,总之,品牌好比企业的大脑,他决定着企业的思维和运营模式,他需要我们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他也需要我们专业、专心、专注,我相信更多的同学有比我更好的体会,我也只是在这里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启发,供大家参考。

回答2:

我们奥-古-特-咨-询人常说文化高于战略,战略指引方向。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不能脱离公司的产品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具有一致性、共通性。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海尔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质、真诚和负责,其企业文化也是以真诚、创新为核心;而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只有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内涵协同一致的时候,企业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青岛啤酒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发展融合的史诗。青岛啤酒秉承日耳曼民族文化的严谨与认真,并受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围绕着啤酒的文化特色,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形成了诚信、和谐、开放、创新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提炼其中激情与快乐的成分,贯穿于企业使命之中,这不仅与啤酒天生的文化基因成分不谋而合,而且给青岛啤酒“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有力的文化支撑。青岛啤酒正是通过激情快乐的品牌文化特色,把消费者融入了青啤文化大家庭中,不断的推动青啤文化发展、创新,让青岛啤酒能够跨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走向繁荣。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背离,对企业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如果一种动感激情、富有个性的品牌文化嫁接到一个守旧沉稳的企业上,虽然会有短暂的成效,但是必然不能持续,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有了知名广告公司创意的精彩广告,并在媒体投入大笔的广告费用后品牌依然难以取得成效的症结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联系消费者的桥梁,消费者通过品牌文化感受企业文化,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一种归属感,这种情感最终表现为品牌忠诚度。企业成功最根本的驱动力就是战略和与之匹配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战略中最牵动人心的是一种美好愿景的构筑。是否有共同的愿景是衡量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根本。全新的价值观念会带来全新的行动方案,全新的行动方案必然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奥古特提供的不是改头换面的表面文章,而是“心”的改变,“新”的价值,“新”的开始。只有把潜藏于人们心底的信仰挖掘出来,并汇聚到一起,指向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企业方能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奥-古-特-咨-询-专家欢迎企业人提出问题,讲出困惑。一起来研究解决品牌的战略管理,品牌的运营管控、品牌市场资源的整合、品牌执行的驱动。
我们一起来携手推进品牌事业和提升企业品牌市场竞争的能级。
我们在中国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你可以登录我们的官网参阅你需要的。

回答3:

  1、是选择制造商品牌还是经销商品牌、是自创品牌还是加盟品牌,在品牌创立之前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同的品牌经营策略,预示着企业不同的道路与命运,不同类别的品牌,在不同行业与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有其特定的适应性。

  3、企业确立的是品牌的内涵,也就是企业希望消费者认同的品牌形象,它是品牌战略的重心。它从品牌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与符号识别三个方面规范了品牌的思想、行为、外表等内外涵义,其中包括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中心的核心识别和以品牌承诺、品牌个性等元素组成的基本识别。

  3、企业品牌未来发展领域的清晰界定。明确未来品牌适合在哪些领域、行业发展与延伸,在降低延伸风险、规避品牌稀释的前提下,以谋求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4、企业从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上为品牌建设保驾护航,在上述规划的基础上为品牌的发展设立远景,并明确品牌发展各阶段的目标与衡量指标。企业做大做强靠战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决好战略问题是品牌发展的基本条件。

  5、提炼品牌的现存价值、未来前景和信念准则的界定,品牌远景应该明确告诉包括顾客、股东和员工在内的利益关系者“三个代表”:品牌今天代表什么,明天代表什么,什么代表从今天到明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