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通货膨胀
是由外部经济因素传导到一国国内后,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只发生于开放性经济体系中,其传导机制参见“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要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除了经济体系内部的许多诱因外,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就是说,如果调节政策选择不当,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输入性通货膨胀也会对国内的物价上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中国的情况看,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是:
①在国内信贷或货币供给无明显扩张的情况下,由于进口原材料用本币标明的价格大幅上涨,对生产和流通产生连锁反映,因而成为物价上涨的一个推进因素。如中国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因为组装件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彩色电视机的销售价格也相应上涨,这类产品的价格如发生普遍上涨,自然对消费物价水平上升有推进性影响。
②在开放程度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别的条件下,由于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对这些地区的本国企业自然要产生示范效应,出现攀比现象,这些地区生产经营企业的工资成本
会普遍提高,物价也要上升,结果产生区域性通货膨胀。这种区域性通货膨胀又会突破各种行政的限制,通过种种市场机制向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传递,进而对全国的物价水平变动发生影响。
如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工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内地的工资收入水平,其物价水准同内地相比通常也先行上升,对全国物价水平上涨有拉上影响。这种影响如果究其原因,还是与中国同发达工业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差别,以及外资、合资企业或引进项目在生产时投入品进口的人民币成本较高等因素有关。③由于国际贸易状况变化不得不采取贬值政策时,在外部输入商品比重较大,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存在外汇券与人民币同时流通的条件下,即使国内信贷政策等稳定不变,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物价上涨。
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影响的严重程度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①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
②开放经济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③国内政策调整和选择的灵敏程度。
一般而言,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与国内市场价格水平间差距越大(国内商品价格水准大大低于世界商品价格体系水准)、开放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比重越高、国内政策调整和选择的灵敏度越差,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就越严重;反之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