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告诉我关于邓肯的一切???~~谢谢咯~~~

2024-11-26 05:59: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想你问的应该是NBA的邓肯吧,呵呵
  姓名:蒂姆-邓肯(Tim Duncan)
  国籍:美国
  场上位置:大前锋
  出生日期:1976年4月25日
  身高:2.13米
  体重:112.5公斤
  现效力球队:圣安东尼奥马刺
  场上号码:21
  1997年以新秀状元的身份被马刺队选中,效力至今。属于强力型前锋,擅长篮板球。

  1998年荣获“最佳新秀”称号;

  2000年荣获全明星大赛“最有价值球员”(MVP)称号;

  2002、2003年两次当选“年度最有价值球员”(MVP)称号; 1999和2003年当选2003NBA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MVP),成为NBA历史上第三位在头两次进入总决赛就获得该荣誉的球员(另外两为是魔术师约翰逊和飞人乔丹); 连续6年入选NBA最佳阵容和最佳防守阵容;NBA历史上第二位连续六次进入NBA全明星阵容和最佳防守阵容的球员(大卫-罗宾逊是首位,而他连续七个赛季获此殊荣);
  连续6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参加全明星赛;

  15次荣获NBA“本周最佳球员”称号;

  4次荣获“本月最佳球员”称号;

  在过去六个赛季中,是所有NBA球员中两双最多的球员;
  代表美国队参加2000年奥运预选赛,并入选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美国队,但因伤被迫退出。2004年入选美国梦六队参加雅典奥运会,仅获得第四名。

  入选2004-2005年NBA西部全明星阵容。

  蒂姆·邓肯:欲界石佛
  跳出三戒外,不在五行中,这是佛家的最高境界。邓肯那不苟言笑,木讷如鸡的性情让人感到了他的无趣和冰冷,也为他换得个“石佛”这一冥顽不化的大号。然而,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明白,他是一个破戒的俗僧。他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有功德圆满时的泪水,有无可奈何的郁闷,有行善之乐,有隐忍之苦……总之,他是一尊欲界的神佛。

  风雨佛路

  闻说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美属维尔京群岛宛如一串美丽的珍珠散落在加勒比海与大西洋的交汇处。1997年盛夏,一位来自这神美岛国的天神驾临美利坚的篮坛圣殿NBA,他就是“石佛”邓肯。当时,在迈克尔·乔丹和1996黄金一代的刺眼光芒下,邓肯更像是一颗晨星,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这很像他的成“佛”之路,没有雷公电母打开通天大道,只有风雨相伴,寂寂前行。

  邓肯9岁时开始打篮球,但正规接受篮球训练要从14岁算起,此前他一直迷恋游泳运动。内向的性格使邓肯在进入维克森林大学校队的前两年时间内,看到的一直是冷眼和不屑。对此,邓肯说:“只要我愿意,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障碍,我的目标是不断地获得胜利,赢得总冠军,成为最好的球员。”在那段日子里,他把持自我,隐忍苦练,他相信自己对篮球的解读能力。1994年,他代表美国参加了友好运动会,虽然这种赛事重在“友好”,但对于邓肯来说是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7年,邓肯以状元秀身份加盟马刺,实现了人生的又一跨越。邓肯的到来,使马刺队主帅波波维奇打造出了全新的战术:双塔战术。人们开始对马刺给予期待。但是挑战无处不在,邓肯之前,马刺队虽然拥有四大王牌中锋之一的“海军上将”戴维·罗宾逊,怎奈他一个人在内线孤掌难鸣,难成大业。

  在邓肯的职业生涯中,主帅波波维奇不能不提,这位军人出身的主帅以其治军严明而著称,他的不苟言笑行事谨慎的军人作风和邓肯个性之间形成的和谐美,让人想起了拉塞尔和奥尔巴赫,乔丹与杰克逊,以及这两个组合开拓过的两大王朝。

  1998~1999赛季,邓肯与罗宾逊合力拿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枚总冠军戒指。但是由于薪资工潮的巨大震荡,缩水赛季的总冠军含金量让人质疑,奥尼尔曾数次就此对那年总决赛耿耿于怀。而1999~2000年季后赛邓肯又因伤不能上场,再一次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以至于在他2000年期满后与球队签三年期合同时,马刺总经理巴福德和主帅波波维奇因此“收获”了很多嘲笑。而后,随着湖人三连冠霸业的建立,邓肯与他的马刺队再一次被人遗忘。

  谈起西部诸强,马刺队总是被人遗忘,就是在德州三强中,人们也更加愿意将目光投向诺维茨基的小牛队或者姚明的火箭队。但是主帅和队友却不这么看,罗宾逊说:“如果你想寻找一名能疯狂扣篮,能做漂亮动作的球员,就像当今很多球员那样,蒂姆肯定不是你想要的人,但如果你要一个身手全面且能将一切做好的球员,那么他绝对是你想要的那种人。别人说什么都没有用,最好的证明就是行动。那就是经过一个完整的赛季,然后拿到总冠军。”

  有道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短短的三年合约将尽之际,2002~2003赛季邓肯真正地圆了一次属于自己的冠军梦。在总决赛最后一场他的得分、篮板球、助攻和盖帽均为全队最高,而且只差两个盖帽就达到四双。而在总决赛的历史上即使奥尼尔、伯德、拉塞尔也未曾拥有过这样完美的表现,媒体甚至将其评论为“总决赛历史上最具优势和最具统治力的演出” 。这种表现不是乔丹在六连冠时动辄40分以上的疯狂砍分,也不是威利斯·里德跛行上场激励队友的情感洪流,而是邓肯以质朴无华的球风给NBA带来的一股雄浑之气。

  2003年7月16日马刺队与邓肯签订了七年1.22亿美元的巨额合约,对此老尼尔森满怀妒嫉地说:“拥有邓肯,你就拥有半个总冠军了。”

  注定今生

  2004年洛杉矶全明星赛场炫美的灯光下,邓肯那奠定西部胜利的最后一投依然是招牌式的打板进筐,没有丝毫花哨可言。但下面的事例可能让对邓肯印象一成不变的人不爽了。2003年邓肯被时尚男士杂志《GQ》评为第八届年度最佳绅士。用水墨画的观点来说,他那不讲究的着装,笨拙的谈吐只是“石佛”形象的写意,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流淌着爱心与真诚。

  入选“梦六”对于邓肯来说是一大荣耀,但在预选赛上面对一个轻易就可战胜的对手时,他却产生了痛苦的心情,那个对手就是维尔京群岛队。自从1994年邓肯离开之后,维尔京群岛就再也没有组织起一支像样的球队。可以说,邓肯的离去彻底毁掉了维尔京群岛构建一支像样球队的梦想。对此,他深感歉意地说:“这是我最害怕的一场比赛。”他找到老布朗教练向他表示自己不愿参加比赛。比赛时他坐在场边,看到自己的“梦六”队友一次次将球灌进对手篮筐时,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比赛结束了,他如释重负地站起,没有与队友的击掌相庆,没有胜利的微笑,他只是觉得一次痛苦的洗礼终于结束了。

  面对情感的背负,他放弃了比赛;但有时为了背负的情感,他必须征战,哪怕是带着伤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2003年12月6日,奥兰多魔术队主场迎战马刺。本来魔术队在第三节后半程还大比分领先,但马刺队却急速翻盘,让麦格雷迪结束17连败的愿望落空。而对魔术痛下杀手的就是狂砍47分的邓肯。回想起“梦六”预选赛时的美好时光,正是这两大球星帮助美国国家队获得了奥运会资格赛冠军。而此时,面对已伤痕累累的小麦,却又向他的身上捅了第18刀,所以他很清楚麦格雷迪的心情。赛后,他打电话给麦蒂对他进行安慰,表达了一片坦荡之心,真诚之心。他是赛场上敬业的楷模,他是生活中友谊的诤友。

  从历史上看,马刺与湖人队注定是一对宿敌。从“冰人”乔治·格文与“魔术师”约翰逊的对弈到今天邓肯与奥尼尔的对抗,马刺队始终难占先机。直到去年夏天,邓肯如日中天,在对湖人队的西区半决赛中表现出色,平均拿下28分、11.8个篮板球和4.8次助攻,率队以4比2击败湖人。然而时隔一年,又是在半决赛中,马刺队虽然以2比0占得先机,但随后却连输4场,卫冕之梦破灭了。邓肯再次眼睁睁地看着奥尼尔和科比·布莱恩特继续向总冠军奖杯前进。

  来世迷津

  对于未来,佛家宣讲的是无欲无求,只要心中有佛万事便可水到渠成。对于邓肯而言,未来的七年虽然十分渺远,然而以其无欲无求之品格,却早已达到大化之境。

  邓肯从来不会为了追赶一个纪录而心急情躁。环视现在的NBA,很多球员经常得到队友提醒——已经接近某个纪录或者是里程碑了,于是他们会刻意做些什么,以达到这个“成就”。但邓肯不会,去年总决赛中那个准“四双”为人津津乐道,邓肯自己却说,他并没有特地去做,也没有特别的感觉。

  而这种境界对于一个人的未来之重要不言而喻。这意味着这个人有着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北京时间4月15日,马刺队93:67狂胜心不在焉的掘金队,最终以57胜25负的战绩锁定了西部第三的位置。为什么要提及这场比赛呢,因为本场比赛开始时双方心思都在季后赛上,一些球员无心恋战,表现不佳。吉诺比利说:“我们知道这个赛季的目标是什么,季后赛和常规赛大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季后赛了。”可“石佛”却没有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他依旧全能。托尼·帕克赛后说:“蒂姆这样打球真挺恐怖的,动作那么拼命,我们都围着他转。”

  就是这样“鸡肋”级的比赛,竟然调动了他全部的比赛激情。赛后他表示:自己的状态已经接近100%,这对季后赛中的对手无疑是个噩梦。携本场比赛的狂胜,他发表了进军季后赛的宣言:“去年我们并没有想到我们能赢得总冠军,但是今年我们在季后赛将充满自信,真正的赛季才刚刚开始。”

  虽然马刺队提前出局了,但邓肯的对手最好记住贾森·基德的话:“那些认为邓肯并不是这个联盟中最好的球员的人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邓肯,击败他的方式只能是攻击他的弱点,问题是没有人能发现他的弱点。”

回答2:

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1877-1927)。

美国女舞蹈家、编导、教师, 现代舞的先驱。1877年5月26日生于圣弗朗西斯科,1927年9月14日卒于法国尼斯。母亲是音乐教师, 从小就给予她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了 她的舞蹈志趣。邓肯6岁就能教小伙伴跳舞,并表现出对僵化、刻板的古典芭蕾的反感,她立志把自己的舞蹈建立在自然的节奏和动作之上,去解释和表演音乐家的作品。她不屑于为生活而去跳低级的商 业化舞蹈。21岁时她被迫去英国谋生,在不列颠博物馆潜心研究了古希腊艺术。 她从古代雕塑、绘画中找到了她认为理想的舞蹈表现方式:身着长衫,赤脚,动作 酷似树木摇曳或海浪翻腾。她从古典音乐中汲取灵感,追求“可以通过人体动作 神圣地表现人类精神”的舞蹈。她认为:技巧会玷污人体的自然美,动作来源于自我感觉,舞蹈应该自始至终都表现生命。因此,她在伦敦的表演,使观众耳目为之一新。她像森林女神一样,薄纱轻衫、赤脚起舞的形象,在整个欧洲受到人们的欢迎。1904、1905、1913年邓肯数次访问俄国,她的表演对舞剧编导 M. M.福金和后来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经理 C.П.佳吉列夫都起过较大的影响,震动了俄国艺术界。

邓肯认为,舞蹈艺术来源于自然人体动作的原动力来自大自然的波浪运动: 海、风、地球的运动永远处在同一的持久的和谐之中。她认为在自然中寻找最美 的形体并发现能表现这些形体内在精神的动作,就是舞蹈的任务。她的美学思想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美即自然。邓肯认为芭蕾规范违反万有引力定律和个人的自然意志,它的每一种姿势都是一种终止,没有一种动作、姿态或节奏是连续的或可以发展的。

邓肯认为一切艺术的使命在于表现人类最崇高、最美好的理想。舞蹈家的天职就是表现艺术中最有道德、最健全、最美的事物。邓肯早期的舞蹈大多表现生 之欢乐,抒情题材的作品较多。1913年以后,她的创作转向悲壮的、英雄的题材— —L.van贝多芬、R.瓦格纳、∏.И.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这其中有她创作和表演的最著名的作品《马赛曲》、《斯拉夫进行曲》、《国际歌》、《第六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作曲)等。

1921年,邓肯应邀去苏联办学,同时在德国、法国设有舞蹈学校。她曾讴歌过苏联十月革命。1922年,她与苏联诗人C.A.叶赛宁结婚,后又与之分手,到欧洲旅行,1927年12月14日因车祸逝世。

邓肯的舞蹈作品传世甚少,她的思想、言论散见在她的自传和后人的回忆录中。她在世界观上既接受柏拉图、叔本华、F.W.尼采、J.�J.卢梭,又接受W.惠特曼的影响。其主流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民主性。邓肯毕生从事舞蹈改革与创新 ,她的实践和理论对当时和后来的舞蹈艺术发展都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