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这一章,作者设立了一个对照组,“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他去吊晴雯的路上扑空,强行被贾政叫回来作了一首《姽婳词》,这段情节在晴雯之死中生硬插入,仿佛游离于故事之外,而我们知道,政爸爸老喜欢让他当着幕宾们的面作诗,每次都是贾宝玉最拘束、最情非得已的命题作文,但对宝玉而言,他最想做的,只不过是去悼念他的小丫头,而不是逢场作戏,念叨这些“鬼话”。之后,曹公终于放他一马,让他做回了自己。
他写《芙蓉女儿诔》的时候,难道不动情吗?当然情真意切。他用了晴雯所喜欢的“冰鲛縠”,备了四样晴雯喜欢吃的东西,他写小时候跟晴雯一起长大,一起洗澡玩耍(“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生活经历,而不是虚假的应酬,所以有专家认为,曹雪芹一定也经历过类似的“五年八月时光”。
后来,宝玉又写“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一定想起了曾经帮晴雯呼气暖手的某段过去。他回忆病补雀金裘(“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回忆她绣的女红(“抛残绣线,银笺彩缕谁裁”),过去种种细节,莫不历历在目。
有人觉得“不走心”,因为我们不是古人,看到这篇诔文晦涩难懂,便感空洞,于是匆匆瞥过,常常不会拨冗去逐字逐句,体验宝玉的心境起伏。写完诔文后,黛玉出现,两人开始推敲字句,宝玉哭完又笑,因此被有些人诟病宝玉“假惺惺”。
《芙蓉女儿诔 》是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文,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 书上该文是写给晴雯的,但晴雯其实是被当作黛玉的影子的.有一回王夫人说到晴雯说的是:长得有点象林妹妹的.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晴雯的悲剧就是黛玉悲剧的序幕。
注意下这时候芙蓉仙子只是丫头杜撰,所以只能把这话看作一条伏线。在书中晴雯是黛玉影子,两人结局也是可以相互影射的。宝玉的文中一句话在黛玉走来后改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还写林听后心里不痛快,这就是很明确的暗示,暗示这一切都是影射黛玉的结局,宝玉与她是有缘无份,黛玉终是薄命。宝玉这篇文其实是祭奠黛玉,这是作者暗笔。
对于文人来说悲伤时可以伪装的,甚至可以用来炫技,所以写了悼亡诗这个诗词,宝玉对晴雯的死,是十分难过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同情,他哭请问是何黛玉埋葬花朵是一个道理,本质上属于自怜,黛玉死的时候他已经悲伤到极致了,只想把这个事情忘记,囫囵吞枣地咽下去,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他心爱的黛玉已经死了,他已经难过得不想写什么了。
黛玉是为了宝玉而生的,宝玉却不是为了黛玉而生的。黛玉还完泪,这一生也就圆满了。宝玉是因为凡心偶炽才到人世间体验生活的,黛玉死后,他这一生还没完。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黛玉的死去,只是宝玉这一生磨难的开始。痛失所爱后,还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去等他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