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发现了哪些金银器?

2024-11-27 01:38: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这一时期,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大型金银器皿的出现是当时的重要标志,也是金银器发展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中原地区,金箔作为装饰外包,在春秋时期仍然得到广泛使用,如陕西省凤翔县马家庄春秋秦宗庙遗址发现的春秋中期金泡,其中两件高3.5厘米,直径2.2厘米,重10.8克,其余高0.2厘米,直径1.82厘米,重5克。

马家庄春秋秦宗庙遗址的金方泡长2.2厘米,宽1.7厘米,重2克。该处还发现春秋中期金节约多件,其中6件长2.1厘米,宽1.5厘米,重9.5克,一件长2.1厘米,宽1.5厘米,铜环直径4.7厘米。筒最大直径为0.9至1.8厘米,重2.2至7克。山东省沂水刘家店春秋中期墓发现的嵌金漆勺上嵌有三角形、菱形压花金箔。河南省信阳长台关的楚墓发现两件繁缨座,为木胎漆器,其正面的某些花纹部分就贴有金叶。这是漆器贴金的5件。其金箔大概是在漆将干未干时把金箔贴上去的。

安徽省寿县春秋晚期蔡侯墓中发现金箔12件,一部分出于墓主腰际,边有穿孔,其上压印花纹,有圆形、云形、燕尾形等,多是贴在漆皮上的,当为衣上装饰。

北方金银器主要有装饰品、兵器饰件和马饰具,造型以虎、豹、狼、鹰、野猪、怪兽、鹿、牛、羊、马等动物纹为主,也有少量几何纹、火焰纹。

如山东省曲阜县鲁国故城遗址发现的战国猿形银饰,通高16.7厘米。猿猴作回首攀缘状,姿态极其生动。背面有一圆纽,可能为带钩一类器物。

辽宁省凌源县三官甸子春秋墓也发现一件金兽,长4.9厘米,高3.8厘米,重26.5克。金兽呈鹿形,制造者准确到捕捉了小鹿受惊回首、拔腿欲奔的一刹那。

这个时期,北方的匈奴地区也出现了金银器。器物多为具有浓郁草原文化特色的动物纹饰件。如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柴登战国墓中发现的唯一的“胡冠”标本鹰形金冠以及在陕西神木纳林高兔村一座匈奴墓中发现的一批包括金怪兽、金虎、银虎、银鹿等动物形象为题材的金银饰件。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发现的战国金镶彩石虎鸟纹饰牌,长4.5厘米,以伏虎形图案为主,虎身镶嵌红绿色彩石7块,虎头上附加火焰状角纹,外围八鸟图案,突出鸟头,鸟身简化,这组饰牌反映了匈奴人对虎的崇拜。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发现一件战国鹰形金冠饰顶,高7.1厘米,重192克,带径16.5厘米,共重1022.4千克。由冠顶和冠箍两部分组成。冠顶傲立展翅雄鹰,鹰体由金片作成,中空,身及双翅有羽毛纹饰。

鹰首、颈由绿松石作成,颈间有带花边的金片,类似项链。头部用金丝从鼻孔插入,通过颈部与腹下相连;尾部另作,亦用金丝连接。鹰下部为厚金片锤揲成的半球形体,表面从中心四等分为90度的扇面形,其上浮雕四组狼咬羊图案,狼作卧伏状,盘角羊前肢弯曲,后肢被狼咬住,作反转态。整个冠顶呈现雄鹰俯视狼咬羊的生动情景。冠带由铸造的3条半圆形金条组成,前面有上下两条,中间及末端均有榫卯相合;后面一条两端有榫与前面一条连接组成头箍;左右靠近人耳处,分别浮雕卧伏的虎、盘角羊和马,其余部分为3股交错绳索纹。

该冠顶工艺精湛,雍容华贵,具有明显的北方骑马民族的装饰特点,为匈奴遗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阿拉沟的战国匈奴墓发现的金虎纹圆形饰,直径约6厘米,重21.2克。另一件金虎纹条形饰长26.5厘米,宽3.5厘米,重27.7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