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姜齐和田齐
齐国分为姜姓齐国和田姓齐国两个时代。公元前1000年前,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
二、田氏代齐过程
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等世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合作,灭栾氏、高氏二氏。
田桓子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给贫困穷苦的人民粮食),取得宗室与国人的支持。
齐景公时,公家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齐国的百姓像流水一般拥护田氏),增加了户口与实力。
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宗室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即齐悼公,自立为宰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齐悼公之子)与诸多公族宗室,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
前391年,田完十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流放齐康公于海岛上。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太公香火断绝。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史家遂称姜姓时期的齐国为“姜齐”,乃作分别。
扩展资料
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
太公东去就国,近邻的莱子率军与太公争夺营丘。太公至营丘后,因应当地风俗,简化礼节而修政。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
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东阿)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目的是为了平宋国的叛乱,此为诸侯主持天下会盟之始,齐桓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史称北杏之会。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至高峰。
原先是姓姜,齐国是姜尚(就是姜子牙)的封地;
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
奔齐
齐桓公十四年,陈国公族内乱,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职。陈公子完,妫姓,至齐国后以田为氏,为齐国田氏之祖。
兴起
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代齐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古文可能不太好理解,简单的说
1齐国没有几个不同姓氏的君王,你会把自己的家产给个不认识的人吗?
2之所以变成姓田的是因为“姜姓绝祀”,就是姜姓的皇族没后人了。于是齐国的贵族(最强大的)田氏,取代了姜姓的皇族,让自己成为了齐国的国君。
3在姜姓还没死绝的时候,周氏的周安王正式册命田氏的田和为齐侯。
4在争夺政权的时候田氏把几个对手鲍氏、栾氏、高氏、庆氏KO了。
5田氏成为国君后,实行惠民政策,于是人民拥护,大家就认同了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盛行,它的存在基础是嫡长子继承制,姓氏也只有嫡长子才能沿用,其他的庶子只能用祖父等其它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