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羡慕的律师,真的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吗?

2024-12-27 02:34: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从第一季的带教律师,到第二季的观察团,律师徐灵菱成了继何炅之外,《令人心动的offer》中第二位“元老”。

同时,她也被许多网友称为“从律政剧中走出来的人”。漂亮,干练,思维清晰,逻辑缜密,气场强大,她符合了大多数人对律师的想象。


但在徐灵菱眼中,律师从不是个光鲜亮丽的行业,也远没有网络上议论的那般“精英主义”。

作为第二季节目中的法律输出,她以为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解读很多其中的法律问题。

但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行业探讨。在小小观察间之外,更多的变化正在发生。


从亲历者到观察者


预测法律文书考核结果时,在何老师的“助攻”下,她快速翻看完了五位实习生的报告。

她认为,丁辉的报告是其中最完整的。因此,观察团一致把丁辉排在了第一名。结果,丁辉的排名却是垫底的,原因是他写错了律所名字,以及擅自以出题律师团队的名义进行了署名。

徐律觉得,这其实是三种视角的偏差造成的。

第一种偏差,是亲历者和观察者的偏差。徐律和几位观察团的视角,和观众并无差别。他们同样无法感知屏幕里活生生的人,只能看到剪辑之后的结果。


第二种偏差,则是不同律所之间评价维度的偏差。

在职场中,细节完美和整体表现孰轻孰重? 在徐灵菱参与的两季节目中,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第一季的法律文书考核中,徐灵菱十分认可李浩源的内容的质量和思维深度。但其他律师更在意他在细节上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比如格式的不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律师有不同的判断维度。只不过在第一期时,我们没有把握住君合的评判维度。”

第三种偏差,则是律师职业视角和大众视角的偏差,这也造成了节目中最大的争议。

在大众视角下,君合给丁辉两次垫底的成绩,是精英视角下的学历歧视; 君合对海外留学生的青睐,是精英视角下的崇洋媚外。

但在徐灵菱眼中,这其实是君合的市场定位造成的。其所代表的律所,针对的是极小的一片市场领域,这也导致它每年招生的比例比较小。而大部分君合的律师都来自名校,学历自然也会成为第一道关卡。


“除非你个人能力的显现,可以远远比名校标签更有说服力。对于这样的顶尖律所,学历筛选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在这个角度下,已经工作一年的丁辉,或许本不会以校招身份参与实习。虽然在这次实习中,他与其他实习生站在同样的起点。但在他们各自的人生中,这段经历却代表着不同的坐标。

徐灵菱认为,君合以涉外非诉业务为核心,经常会遇到外国客户和外国对手,海外留学背景和英语水平自然成了核心诉求。但如果换成一家本土竞品所,看重的又会是另外一套背景。

“作为律师,我可以理解君合对不同资质的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考量。丁辉的出现,代表的就是君合视角和大众视角之间的矛盾。无论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会引发争议的,这其实不存在所谓精英视角的问题。”徐灵菱说。


从陌生到朋友


虽然是第二次面对镜头,但徐灵菱却觉得自己比谁都紧张。


第一季中,作为带教律师,她只需要做自己,应付日常状况。但作为观察团的一员,她要努力去理解另一个时空中的氛围和场景。毕竟,他们手上握着增加一位留用名额的关键权力。

“带教老师是专业视角,一个问题可以用法律术语讲的比较深,但观察团要注意观众视角,每个问题都是点到即止,尽量帮大家在短时间内降维输出。”

这也是六位观察团成员中,只设一席专业律师的原因。另外五位观察团成员,代表的是不同人生阶段下的观众视角。

在徐灵菱眼中,何老师是最辛苦的一位。他不但要主持,控场,还要照顾到屏幕内屏幕外的每一个人,用最大的善意解读场内场外发生的一切。


屏幕内,八位实习生用吃火锅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次破冰。录完第一场以后,何老师也请观察团吃了火锅,中途还会分享一些他的人生经历,好几次听得徐灵菱当场落泪。

出乎徐灵菱意料的是,观察团中最活跃的竟然是“凡尔撒”,撒老师。

录制第一期时,他经常因为夸张的动作表情出框,被何老师拉回来。但在探讨法律问题时,他可以瞬间从娱乐模式一秒切换回严肃模式。

周深和范丞丞,代表的则是年轻职场人的视角。

同样有“裸辞”经历的周深,让徐灵菱印象很深刻。“深深非常敬业。他出道之前沉寂过一段时间,我能感受得到他非常珍惜每一次工作。而且为人非常谦和,虽然他只有28岁,但他已经拥有了很周全的普世态度。”


年纪最小的范丞丞,则成了观察团中的“可爱”担当。“丞丞出道时间不长,是个特别天真的大男孩。但同时他也拥有非常成熟的视角,很多表述和理解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即使自己一直被称为“气场担当”,但徐灵菱觉得,比起场上另一位女性观察员杨天真,自己就是个“小女子”。

作为资深职场人的代表,杨天真承担了大部分的“职场金句输出”。“她有非常强的职业精神,会和我们探讨很多公司运营、管理,以及整个行业的看法,很多都是她在行业中积累下来的深刻理解。”


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察团组合,但六个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经常一次能聊好几个小时,节目组给三个话题就能录一期。

这种天生的默契,让徐灵菱更加享受每一次录制。同时,六个人的心,也系在了屏幕另一边的八位年轻人身上。


从想象到现实


八位实习生与公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面试环节。

丁辉的面试经历,让观察团内部发生了第一次观点分歧。学历、年龄这些有些沉重的问题,再次摆在了公众场域中。

徐灵菱觉得,学历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专业基础,在面试中是无法忽视的。但除此之外,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文字水平,也是同等重要的。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学历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但最有效的评判方式,因为没有其他的衡量维度。但在工作之后,工作阅历是可以主动积累、几何递增的,这是同样具有说服力的标签。”

关于很多职场人的年龄焦虑,徐灵菱反而认为,29到30岁是律师的黄金年龄。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有了工作经验,处事方法也比较成熟,只要年龄和工作能力相匹配,就是一位独立律师的良好开始。


引发观察团关注的,还有另外一位实习生王骁。

与丁辉不同,他顶着斯坦福大学的名校光环,言谈举止中似乎有一种天生的自信,被网友调侃成“凡尔赛小王子”。

在职场中如何对待名校光环?徐灵菱给出的答案是,低调处事,尽力做事,不要过于加高别人的期望值,否则希望一旦落空,会激荡出更大的负面效应。

“王骁的很多表现在镜头面前被放大了。我相信,他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会很快调整,慢慢褪去‘凡尔赛’的标签。既往的学历经历,一定会给他带来更好的平台视野,让他找到一个爆发点。”

在几位实习生的故事中,律师行业的辛苦、枯燥和奔波,同样呈现在了公众面前。

徐灵菱的生活里,24小时不断电是一种常态。尤其在服务境外客户的时候,熬夜就是家常便饭。赶项目的时候,做并购业务的律师还会持续出差,一个月可能都不会进所一次,回家一次。

她认为,持续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严谨自律,是律师最重要的品格。

在长时间连续作战中,律师要习惯对同一个问题反复修正、打磨,这将会是一个非常熬人的过程。但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作为一名律师的成就感。

幸运的是,屏幕内的八位实习生和当年的徐灵菱一样,选择勇敢地出发。他们的故事,又将影响,甚至改变着更多年轻的法律学子。

回答2:

我认为不是的,律师有的时候也特别的有压力,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千方百计算计,怎么能够胜算大,也会特别的头痛。

回答3:

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有很多时候律师的压力也是特别大的,而且还会经常加班,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回答4:

不一定,律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他一面要站在正义这方,另一面又要帮助辩解。看似“光鲜亮丽”,也会有很多仇家。

回答5:

律师必须全体努力去赢得一席之地,没有人让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