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2024-12-15 07:22: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创建优质特色学校,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遵循的行为方式。主要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办学思想、校风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素质,展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激励、鼓舞师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师生;以内在的动力,感召、凝聚师生,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校园文化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构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整个学校生活中形成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氛围等,有力地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基础,以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为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学校形成务实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目标
按照学校“服务社会,成就未来,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办学宗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有特色、精品型、国际化的优质特色校”的发展目标,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丰富文化生活,建设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四、内容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素质。
1、通过组织实施北教学楼抗震加固等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整体规划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将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育人理念、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生守则等布置在学校醒目位置。美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开展学生宿舍环境建设活动。
2、用文化优化环境,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空间。挖掘新的教育资源,赋予校园环境丰富的生命力,让墙壁、橱窗、报栏说话,让花园、道路、楼道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让校园、教室、实验室成为师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3、按学校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加强对绿化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认真搞好花草、树木的养护,提高绿化品位和效果,把学校建成花园式学校。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建设文明卫生校园,制定完善卫生标准,做到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室外“卫生整洁,环境优雅安静”。创设有利于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健康和谐氛围。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要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方针,建设改革、发展、民主、科学、创新、和谐的制度文化,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坚持校长负责制,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2、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各项管理,培养教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积极试行和完善学校制定的中层管理干部、行政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管理、班主任考核等规章制度。
3、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生组织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等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功能。
4、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每学期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和遵守校纪校规工作的监督。
5、规范各类重大活动。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表彰活动、庆典仪式等,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将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发放、表彰大会、军训汇报表演等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激励师生珍视荣誉。
(三)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素质
行为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等的外在表现。包括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课程目标、生活方式、校风学风、文体娱乐、工作学习习惯、社会实践活动等。
1、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健全完善校园安全规章制度及防范措施,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加强安全警示教育,普及防火、防盗、防伤害等安全防御知识。加强校园监控和巡查制度,加强防范工作,杜绝校园内的违法犯罪活动。
2、加强师德建设。按照《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师德行为规范》和《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教职员工礼仪规范》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严格规范教育和管理服务行为,不断完善师德建设评价体系,建设一支“严谨善导,格高业精”的教师队伍,落实全员育人。
3、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学生自觉做到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八个一”、“七讲七不”。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完美品格,勤思乐学,巧做独创。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积极开展以青年志愿者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校内外实践活动。
4、不断完善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持续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开展使用文明用语,争做文明学生活动。
5、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参与面广的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认真组织读书节、艺术节、运动会、新生军训、学生兴趣小组、学生技能比赛、学生业余党校、团校等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和科技教育。
6、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举办师生心理健康讲座。
7、通过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车间建在课堂。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的融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普遍推广和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和行之有效的“5S”管理。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和感召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塑造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沉淀和积累所形成的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共同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1、广泛宣传并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及办学理念。全体师生认同并身体力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炼,不断总结完善学校形成的《传承优秀历史,积淀校园文化》,《加强党建,和谐育人》两个校园文化纲领,形成内在凝聚力。引导师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办事,将学校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个体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发挥学校核心价值观对师生行为的规范引领作用。
2、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刊、简报、团刊、广播站、校园网站、电教、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等宣传平台,及时报导学校工作动态、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学校重大活动以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教学工作的亮点和校园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地报导最新最快的校园新闻简讯,及时采撷校园生活、学生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等。
3、筹备建立学校校史展厅,展示学校五十年来奋发进取的改革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荣誉、办学成就,提升广大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广大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校史教育,并使之制度化。
五、保障措施
(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培养人、教育人的中心任务,沿着健康的路线前进。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