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材料反映怎样的社会问题

2025-01-03 04:48: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反映了有门阀垄断朝政,清寒子弟无法入仕的社会问题。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回答2:

(2)科举制反映的是社会选拔人才的通道问题。主要包括:
一、从技术层面看科举:一部有效而稳定的文官机器
二、从制度层面看科举:“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
三、从政治哲学层面看科举:“大共同体本位”与对个性的禁锢
在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百年之后,客观地重新评价这制度并在技术意义上借鉴科举制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为历史问题不应借弘扬所谓“保守主义”而完全否定“废科举”,作为现实问题更不能指望仅靠考试取官就能解决政治体制现代化的出路。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