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不是SVD,是罗马尼亚的PSL。电影里的巴雷特反器材武器是M82A1M,不是M82A1。第一个问题,那个场景不应该叫狙击战,应该叫阻击战,因为到头来敌人的精确射手拦截了美军和雇佣兵,后面还有人来包抄。至于你说的血腥不血腥的问题,这电影是个女人拍的,女人不会把血腥的东西搬到银幕上,你看电影哪处比较血腥?假“小贝”那?女人给的东西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这电影要多看,看得多了,味道也就来了。
第一个问题,那个人跑得并不快,他是边跑边面对着黑人射击的,所以在整个移动过程中有较大的面积,这一枪只要在这个距离上校好了枪,算好前提量是有很大概率命中目标的。第二个问题,女人的问题,好好意会吧!
另外,在《生死狙击》里出现的M200只是为了验证在1800米能打中罐头大小般的物品的成功率罢了,并没有所谓的缺胳膊少腿,你看的应该是《第一滴血4》,那里面的是用M82A1M打的。再者,M200的子弹是.408CT,并不是说威力就真的比巴雷特反器材武器的威力低,在400码的距离上.408CT的动能是比.50BMG要高的,再者,M200的精度好是必然的,因为巴雷特M82A1M是半自动步枪,唯一的半自动“步枪”精度上可以与M200媲美的是XM109。
巴雷特M82A1的后坐力很小,这是因为一部分后坐能量作用于枪管、枪机和枪机框的向后运动及压缩复进簧,另外,枪本身也吸收了部分后坐能量,但最主要还是其高效的枪口制退器减少了大部分的后坐力,这就保证了射击时的舒适性及射击精度。枪托底部还有一个特种橡胶后座垫,据说后坐感觉比12号口径的霰弹枪要好,而后坐力明显比7.62mm口径的步枪要小。不过这个高效制退器有个缺点,就是每发射一发枪弹时从制退器喷出的火药气体都会在射手附近卷起大量尘土和松散颗粒。
巴雷特重型狙击步枪全长 1447.8 mm(57 in)
枪管长 736.7 mm(29 in)
枪管缠距 381 mm
枪重 12.9 kg(28.5 磅)
弹匣容量 10 rds
分解后最大长度 965.2 mm(38 in)
最大射程 1830 m
通过约725毫米长的枪管,32克整体弹头初速达1086米/秒,在2000米以远时仍能保持超声速。
射速太快,早穿了,只有慢速的或弹药本身带破伤的(如空心弹)才像爆西瓜
不多那样的弹药太残忍,已经在联合国中禁止使用了,真实战场上一般不会血肉横飞,除非踩到地雷或者是炮弹等大范围杀伤武器挨到了一个人身上。
该片中使用巴雷特对人,特别是移动目标实施狙击早就被批判为极不专业了。所以你这个问题~~~从专业意义上来讲没有回答必要,因为本来就是导演和编剧糊弄的片段。
呵呵,在旷野实战中,特别是在己方人员已有伤亡的情况下,只要前线人员呼叫,后方的炮兵,甚至空军都能很快彻底解决问题~
电影嘛。要是真的被12.7MM反器材步枪打中哪还有完整的尸体啊。
SVD 那么远能打中人水平确实不错。那几个人明显是雇佣兵,不一定是黑水的,私人保安公司多了去了。
1、那是电影,而且是女人导演的战争片,不真实
2、就那做土坯房,中了七八枪12.7,老早就房倒屋塌了
3、这一期的《兵器》记载的老八路战例:老美坠毁的轰炸机上的12.7毫米机枪被我民兵拆下来,围攻鬼子炮楼时,打不下来,拖来了机枪,射击5发12。7,墙倒了,炮楼起火了,鬼子非死即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