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就是楼上说的,不过楼主你可以去人力资源吧问那些专业人士吗!
1、劳动效率定员用于业务稳定、有历史业绩可参照的情况下
是比较宏观、笼统的定员方式
通用公式是 定员 = 总工作量 / 劳动效率值
当已知总工作量和劳动效率目标的时候,可以估算出用工数量范围
2、设备定员用于有人员额定要求的设备
比如电压监控,即使这一天电压都无异常,但是仍然需要3个人倒班看着,预防万一。通常是特殊设备和瓶颈设备。
3、岗位定员就比较细了,算是微观性定员
是根据组织机构职责拆解到岗位职责,再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评估工作量,再根据工作量评估用工数量。通常也是业务稳定,有历史数据可以参照的。
4、比例定员也属于比较笼统的定员方式,通常细分不到岗位,只能用于某类人群的定员。
通常是,用行政人员占一线工作人员的比例来定行政人员的额度。
但是具体行政人员中,行政人事的要几个、财务的要几个还得再做细分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这个是岗位定员的上一步
总结一下吧,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看:
劳动效率定员 → 比例定员 → 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 岗位定员 + 设备定员
举例说明:
一个工厂今年的目标是利润 100万,根据往年数据,人均每年创造利润1万
今年要求保持这个创收能力,故:
①【劳动效率定员=100万/1万=100人】工厂总人数只能是100左右
②其中一线工人一直以来占比都是70%,其他人员占比30%(行政的占10%,财务占5%,销售采购等商务人员占15%)。根据【比例定员】,行政人数 = 100*10%=10个,以此类推财务为5个,销售为15个
③【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商务人员15个额度中,采购因供应商固定,采购种类不变,原3个采购员保持不变;销售因增加了一个销售城市,从原来的10个增到12个
④最后是【岗位定员 + 设备定员】,比如我们的一线工人,现在是70人的总额度。
【岗位定员】:设备维修保养工原来一个人负责20台机器的维护保养,现在设备有100台,按照岗位负荷需要定5个人;质检员,原来一个人负责一条线的下线产品检测,现在增加了1条线,但是仅白班工作,故这个岗位只需要增1个人。
【设备定员】:变电器监控中心,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此时只要监控中心运作,必须配置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