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是一种产量较高的蔬菜,每公顷产量高的可达1万多kg。形成这样高的生物产量,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作保证。据测定,每生产1000kg大白菜约需氮(N)1.8~2.6kg、磷(P2O5)0.9~1.1kg、钾(K2O)3.2~3.7kg,其比例约为1:0.45:1.57,钾的需要量明显的高于氮和磷。氮、磷、钾的需要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明显,且有前期吸收少、后期剧增的特点。即幼苗对N、P、K的吸收占全生育期的吸收量很低,莲座期吸收量急剧上升,结球期达到峰值。不同品种都有相似的规律。
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据北京市海淀区农科所对大白菜的施肥试验表明(1983):大白菜生物增长量与吸收氮、磷、钾量增长趋势一致。在苗期(自播种起约31d内),生物量仅占生物总产量的3.1%~5.4%。吸收的氮(N)仅占吸氮总量的5.1%~7.8%,吸收的磷(P)占吸磷总量的3.24%~5.29%,吸收的钾(K)占吸钾总量的3.56%~7.02%;进入莲座期(约自播种31~50d的19d内),生物量有更多增长,约占生物总量的44.36%~56.44%,这一时期的增重量是决定总产量高低及白菜品质的关键时期,吸收的氮约占吸氮总量的30%~52%,吸收的磷约占吸磷总量的32%~51%,吸收的钾约占吸钾总量的44%~51%;在包心后期至收获期(自播种起算69~88d共19d内),生物量增长速度下降,相应吸收养分量也减少,此一阶段生物量约占生物总产量的10%~15%,吸收的氮约占吸氮总量的11%~26%,吸收的磷约占吸磷总量的16%~24%,吸收的钾一般不到吸钾总量的10%。
上述结果表明,大白菜需肥最多的时期是莲座期及包心初期,而且在这两个时期对养分的吸收速率最快,容易造成土壤养分亏缺,使地上部表现出营养不足。因此,莲座期和包心初期要特别注意养分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