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是把实际利率计算的收益和票面收益的差额,调整摊余成本。1000元债券,票面收益每年59元,实际利率为10%,第一年就产生41元的差额,摊销利息调整账面余额。
会计处理,购买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第一年摊销:票面利息 1250X4。72%=59,实际利息:1000X10%=100,差额41元,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0
第二年摊销时,计算实际收益以1000+调整部分41元为基础,1041X10%=104.10元,调整104.1-59=45.10元,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10
贷:投资收益104.10
以后年度同样处理,以上年度摊销的持有到期投资账面余额为基础计算实际收益。最后一年的利息调整以余额为准,可以和计算的收益有少微误差。
一分钟了解实际利率
近似的可以把这个认为是正确的,要是不考虑利率期限的话,考试写上这个也算正确。其实这公式更多的是说相同期限下的收益率。一般我们考虑无风险收益率都是用的利率。但是考虑到了利率的期限结构,这个就有很大问题了,或者在不同的利率算法下,也是不正确的。
可以使用excel或者金融计算机进行计算,我以德州仪器BA II PLUS型号的金融计算器为例说明计算方法:
利用CF功能,键入:
CF0=-10000
CO1=2700
FO1=1
CO2=2650
FO2=1
CO3=2600
FO3=1
CO4=2500
FO4=1
CPT IRR=2%
由于现金流是季度流出,年实际利率为4*2%=8%
等额本金还款计算公式:
每期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期数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期利率
公式变形:
每期还款利率={每期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期数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
计算过程:
第一期:(2700-(10000/4)+(25000-2500))/(10000-0)=2.27%;年利率2.27%*4=6.81%
第二期:(2650-(10000/4)+(25000-2500))/(10000-2500)=3.02%;年利率3.02%*4=9.06%
第三期:(2600-(10000/4)+(25000-2500))/(10000-5000)=4.52%;年利率4.52%*3=13.56%
第四期:(2550-(10000/4)+(25000-2500))/(10000-7500)=9.02%;年利率9.02%*3=27.06%
以上,算出来每期的利率都不一样,为了得到实际的年平均利率,就需要采用加权平均利率:
6.81%*2500=170.25
9.06%*2500=226.5
13.56%*2500=339
27.06%*2500=676.5
合计利息为:1412.25
加权平均年利率:1412.25/1000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