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当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君。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是在他死后,便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暴政,不是因为他的压迫,人们又怎么会揭竿而起反对秦朝的统治。正是因为秦朝的暴政,老百姓苦不堪言,本来以为六国统一不用在经受战争的苦,不用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不用饱受和亲人分开之苦,但是百姓没有想到的是六国统一之后虽然不用经受战争的苦,但是他们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用苛政猛于虎来评价秦始皇一点都不为过,统一六国之后,嬴政便征集天下的百姓,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修建阿房宫,就算是放在现代,修建这么大的宫殿也是一个困难的工程,更别说是在经济落后,科技落后的古代了。很多人为了修建阿房宫,不得不远离自己的亲人,远离家乡。修建阿房宫的整个过程,更是死的死伤的伤。如果说修建阿房宫是对百姓肉体上的折磨,那么焚书坑儒就是对百姓精神和思想上的折磨,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不惜杀掉很多儒家学子,毁掉很多的儒家经典。
几年前去西安看兵马俑的时候,看到规模这么宏大的工程,看到那些刻画得栩栩如生的雕塑,除了惊叹,更多的是对当时百姓的同情,多少个白天和夜晚他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忍受种种的煎熬和折磨。
历史没有绝对的真相,重要的是怎么看。秦始皇制定法律,严惩贪污,日夜工作,兴修水利,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作为,算得上是千古一帝,但必须承认,当时的生产力确实遭到了破坏,也有百姓苦不堪言。秦始皇之所以留下如此名声,是因为《史记》地位不可撼动。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经过一番议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称号。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扩展资料: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等。但从考古看来,”焚书“是有的,但是好在所焚的书在咸阳宫和民间多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没有副本,也被付之一炬从此绝迹。
“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史记》中记载为坑杀术士,但同时也提到“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说这些术士和儒生算是一类的。
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
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他的一大失误。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我认为秦始皇确实是暴君,不可否认,但是也不可抹灭他的一些政绩。比如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七雄争霸的局面;在全国推行统一的货币和文字,包括修建长城,虽然是耗时耗力,但是也为我们现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秦始皇是暴君,也有政绩。
众所周知,秦始皇就是个实打实的暴君,长城就是他的杰作啊,多劳民伤财也是可想而知了,当初一个“孟姜女哭长城”就让我联想到长城下的皑皑白骨,想来就可怕,而且我记得上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学了个《阿房宫赋》,写的就是在秦始皇期间建立的阿房宫,而且在秦始皇时期,就开始建立了,诛三族的规定,一人犯罪,要诛三族,可谓是真的残暴。
几千年来,秦始皇被称为暴君,虽然秦始皇手段有点恶劣,但是如果没有他暴君的手段,六国不会有那么快的统一,战争将会持续不知道多久,古时候战争多,都是为了统治,秦始皇有雄心,统一六国,也为之后的各朝奠定了基础。建长城,牺牲了不知多少了人,才换来今天中国的象征,长城是一个伟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