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愁苦时,不读李煜,特别是事业挫折、背井离乡时,更不要读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诗人身居囚屋,触景生情,愁绪万千,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强烈对比之下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他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低沉悲怆,透露出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几乎是他生命的结束。这首词釆用白描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v
李煜的虞美人是思乡,想念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