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 一次震撼.
一卷胶片.一串记忆.
如果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个追求电影极限的人.那么他所指导的这部《阿凡达》绝对是追求一种理想的幻梦.我们在电影里,变成了幻游者.当这场梦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全世界的影迷都会为之疯狂.每每被电影营造出来的迷幻视觉效果而陶醉的时候.当结束时起身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你愿意梦醒吗?
----前记
一部《阿凡达》的出现.让我再一次回忆起了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个人,一个让我为之尖叫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星球大战》《终结者》《第一滴血2》《异形》都是他的代表作)当我们为好莱坞的视觉特效感到审美疲劳的时候.你必须知道的是.他是一个不惜代价都要力求极限特效效果的天才导演.江郎或者会才尽.但是,他不会.未来几年,我还能看到什么比《阿凡达》更经典的特效了吗?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哈哈!“可恶”的卡梅隆...
十年磨一剑:
一部电影的制作.我们必须给予最起码的尊敬(而不是所谓的在电影里说三道四的胡说一通.难倒不知道在电影里需要保持安静么?小小的抱怨一下,不知道这是不是资阳人的习惯.杯具.建议电影院应该在电影票上写上“请在观看电影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其他观众”)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数据:剧本筹备14年.拍摄4年.耗资5亿.平均一秒钟的胶片价值25W人民币.语言学家创造娜威语言用了4年.上映19天了吧!已经取得了10亿多点的票房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再在这个数据上面加上什么.他让我想到一句老师和书上都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也觉得,中国电影人应该反省的是:我们承认.我们缺技钱缺技术.但是我们最缺的是:想象力.
想象力的缺乏是由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产出于何处——教育.(这确实是承上启下的分割线)
保持人最原始的欲望和信仰:
除去恢宏,梦幻般的电影场景.这也是这部电影以后被老生常谈的关键词.大家都说,想必电影都已经将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了吧!我在这里就不说了~拣撇托..电影的编剧看起来就像是一部抗战电影的缩影.娜威人为了自己的领土完整而奋起抗争.那圣树下的矿产让地球开发商帕克·塞弗里奇为之疯狂,甚至不惜灭族也要得到它.而正是因为圣树保存了所有娜威精神和记忆.一旦圣树灭亡.娜威先辈的精神,思想将被摧毁.人们心中的信仰也将会随着圣树的灭亡而灭亡.一个人的信仰到底有多重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这是我从电影中所看到的.人类教授理想主义的植物学家: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曾经对娜威人进行西化教育.教他们英语.运用人类工具什么的.但都没成功.由此.她便建立了“阿凡达”.但是初衷也只是想与娜威人和平交流.教育的不同,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的最原始的欲望是与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一个人最原始的信仰,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它不仅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式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其中看到某些差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我们真正缺的不是技术,不是金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死不休也要做到底.做完美的科学精神.剧中的奥古斯汀博士在自己临死也不忘科研的信仰.尽管这只是电影所展示出来的.难倒不值得学习和发扬吗?
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爱情故事
从电影的开始,主人公:前海军陆战队下士杰克·萨利一下飞机,你就看到了.卡梅隆回来了.那个《星球大战》的主人,天才卡梅隆又回来了.这二十分钟凝聚了这位天才导演一生的精华.从天空到森林.娜威人骑着飞龙和人类的战斗机对抗.娜威骑兵和人类肉搏的场面.无一不展示了此电影宏大的战争场面,集合了《星球大战》的高科技战斗和《特洛伊》中重现古罗马大型战斗的场景.二者相结合.必定会创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和光芒.果然.它笼获了全球影迷的心.
好莱坞电影从来不缺乏爱情.此电影亦是如此.英雄难过美人关.两个星球,两个种族的冲突让两个人卷入其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爱情”.也是本片的主线之一.奈特丽父亲因人类的进攻而阵亡时,她不愿再见到萨利.萨利为拯救潘多拉星球的娜威人而再次重返.并消除误会.萨利连接阿凡达的仪器遭到攻击时.奈特丽挺身而出一波三折的爱情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羡飒旁人也!(今天回来再群里在议论这部电影的爱情情节...忽然一个兄弟冒了一句“阿凡达让我看到了,原来网恋还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当时.全部,包括群主都潜水出来表示支持.人才啊!这位兄弟)
其实我还想说点什么:
1.关于剧中人:迈尔斯·夸奇上校:说实话,我早就想对这种人说些什么.尽管他是本片乃至于所有类似电影中的大反派.但是我想说的是.他给我的印象最深...迈尔斯·夸奇上校是最好的战士.战争是不需要怜悯的.是不需要同情的.战争本来就残酷.军人就必须有军人的风格.同情和怜悯的下场,就是自取灭亡.当然.这样的思想仅限于战争.特别是这种带有侵略性质.此等残酷的不死不休的战争.但这只是电影.他必须死.这样才符合电影的情节.你必须明白一点.:千万不要挑战公众的道德观.反派就必须死.坏人就必须被抓.主角就必须相爱,并美好的生活下去.更何况.这是一部商业片.
2.我们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电影:
电影的主旋律是票房.票房最主要的一点除了上面那一点“千万别挑战公众的道德观”以外.在中国.必须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大题材电影才值得我们花几十块钱去看.在这个盗版横流的中国.真正看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种享受...享受视觉和听觉带来的震撼.当电影里圣树的种子(类似水母的那种生物)漂浮在空中的时候,它即将爬到我脸上.我下意识的用手一挥.这才发现.原来,这只是电影.
昨天最后也去看了阿凡达,这个片子给人的感官震撼真的不能用语言表达,片子的前半部分完全是在给你展示另一个星球的绚丽风光,和21世纪最新的电影技术。加上3D效果,无论是在荒野上奔跑,还是在苍穹上飞翔,直如身临其境一般,而且是一个新奇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而且我相信看这个电影看到中间的没有几个不眼角闪光的,当生命之树(额。我还真感觉蛮像暗夜精灵的)被人类的机枪导弹扫射倒塌,当人类的推土机推掉一颗颗外星植物,我霎那间想到的这不就是人类对地球现在所做的一切?而电影最后所有潘多拉星球生物联合起来大反攻这难道不影射着地球对人类的报复?也许我想多了吧,这个片子影影射的东西太多,我还得缕缕,环保,宗教,人性。。。很多很多。。。
说点不好的吧,片子的结局我是很不满意的。当人类的主舰被干掉,大反派(叫什么我忘了)开着机器人下来和主角大战的时候,我已经没看下去的欲望了,下来完全是一个好莱坞经典的英雄电影套路,詹姆斯卡梅隆耗时十二年的电影最后的结局还是英雄大胜恶魔,主人公拥的美人归,我是很失望。如果结局变成主人公被擒,送回地球,潘多拉星球被毁,最后的镜头是人类又找到一个新的美丽星球发现矿藏,然后荧幕慢慢落下,我感觉效果会好很多,发人深省。像铁达尼那样的悲剧才更加能让人铭记在心。
人类向世界无节制的索取是可恶的,但当地球被破坏后向别的星球索取则是可悲的。《阿凡达》这部影片虽然是讲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搏斗,但是时时刻刻都体现出外星人对自己星球的热爱,无论是一只野兽还是一颗树苗,他们总是灵魂相同的,记得影片中女主人公在第一次遇见杰克时,虽然帮杰克打退了野兽,但是她为每一只野兽都做了祈祷,他们认为能量是流动的。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把我们的思维置于一个未来与远古交织的世界。其中高科技的仪器让我们大开眼界,美丽的远古自然世界让我们沉醉。这是一场原始的正义与先进的贪婪的较量,它让我们明白自然的重要与人类心灵的贪婪。
这部电影讲了一件地球人到潘多拉星球开矿的事情,为了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而研制出了一种人与当地土著民纳威人基因的合体--阿凡达。驱使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操纵着他的阿凡达混入纳威人群中,想利用他来赶走纳威人。正义的杰克被美妙的大自然和热爱大自然的纳威人所感动,团结了许多力量,把拥有许多高科技武器的人类打败。
我们人类也是从远古时代和原始的时代发展而来的,也许那时候我们也深深地热爱大自然,可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与演变,人类变了,心灵变得污浊,贪婪犹如一滴滴肮脏的墨汁,玷污了人类原本纯洁的心灵。人们贪婪的心魔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扰乱人们的精神,使人们砍伐了森林,污染了河水。人类从森林中走出,在泉水与河流的滋润下成长,到我们有了力量时,却为何又要毁灭它们?见利忘义现在已经不是特指,而是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天性。环保部门频频发出环保的号召,行为是对的,但初衷依然是贪婪的。为什么要少砍树?那是要让树木繁殖。为什么要让树长多了呢?那不是想要长多了之后再砍吗?!现在还能有几个人能全心真正地爱着我们的大自然?恐怕已经没有了吧。
我们要向全世界呼吁:用我们的整个心灵来守护我们的大自然吧!
“阿凡达”这部电影多像美国啊!世界各地到处当霸主,掠夺资源,当看到他们在屠杀外星部落时,我的第一感想好像是“美国在屠杀伊拉克人民的战争”等等,说白了就是豪取强夺各国资源。美国对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到处称霸称王,不顾人民的死活,妄自称“民主的国家”。当看到最后,外星的各种生物都向他们袭来,我联想的美国的将来会犯众怒,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消灭美国。
我不知道这个导演是不是通过这个电影折射出美国的现状啊!体现了导演对美国的不满啊!这或许是为美国设计未来。这个电影根据这个思路看下去会很有看点啊!值得大家欣赏。
有些段落连在一起了,你选几段放在一起就是一篇了。
选我吧,O(∩_∩)O谢谢
摘自IMDB 影中影
凡达的技术成就。
我对技术完全不了解,无法评价此3D与彼3D有何重大区别,但较之我之前看的3D电影,阿凡达的画质确实更炫目逼真。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说,这种炫目逼真有点过,就像皮克斯的动画,它的所有方面我都喜欢(因为有创新),就是不喜欢它过于炫目的电脑色彩,当然这是个人喜好,但如果拿阿凡达和魔戒比,我更喜欢魔戒中土的冷暗。当然,阿凡达比急速赛车手这种极其华丽的电脑色彩要好很多,潘多拉的夜景是我最喜欢的,说白了,还是因为它的色彩不是那么绚烂。此外,技术成就带来的电影变革真的就那么值得雀跃么?阿凡达的投入、产出之巨大,完全是不可效仿的,现在的电影对于技术和资金的依赖越来越大,不仅有将电影推向唯视觉刺激、唯感官震撼的危险,而且也是对其他类型电影的巨大伤害,这不是什么“百花齐放、各拍各的”的问题,一旦这种巨型投资的模式成为市场主流,其他的电影类型肯定会受到影响,因为观众的审美口味被定性了。试想,现在有多少人被好莱坞单一的叙事逻辑所彻底征服?这不是标榜艺术不艺术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电影生存、发展的问题。
阿凡达的文化现象。
如上所述,我认为阿凡达引发的文化现象越大,它的危险性就越大。往大了说,文化的多元性受到伤害,这不过是好莱坞(美国)模式在全世界的又一次大踏步胜利;往小了说,影迷的审美趣味也进一步被迫趋同,电影艺术也会受到影响。第一部有声片、第一部彩色片的出现确实改变了电影,但在改变的前期,无一不是以艺术的暂时倒退为代价的。就像声音出现初期,演员说话时不能走动,因为录音技术并不完善。难道阿凡达的3D技术真的尽善尽美了么,反正观众至少还要带着笨重的眼镜,忍受虚焦的痛苦。话说回来,一件事物当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好,都在为它辩解,都在认为反对意见是哗众取宠,甚至确实都在内心里认同的时候,它就太可疑了。
阿凡达的艺术思想。
这个是最难辩白的。大家都觉得阿凡达的技术是巨大突破,艺术和思想保持了水准,言下之意艺术和思想稍微差一些也是可以原谅的。我觉得这个说法本身值得商榷。阿凡达的艺术思想,我认为是中庸偏上的,别说较之国内当下的电影,就是放到国际三大电影节上,其标准的好莱坞叙事、世界大同的人性论,也都做到了比一般电影强出很多的程度。但我认为阿凡达艺术思想的好,也只是针对好莱坞商业电影层面的好,而无法扩展到更大的程度。这从它的票房上就能反证出来,为了取得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在艺术思想上也泛化到最大众的层面,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好电影做到这一点是不足够的,很多人确实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艺术和思想这种东西是各说各理、越辩越乱的,或者,你一说艺术你就是在装。我想这也是对艺术和思想的一种曲解,如果不能明确一部好电影的艺术和思想,那么谈论它就毫无意义了,虽然文无第一,但艺术和思想的好是可以明确或者说大体明确的。就思想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明辨是非,有很多看似光鲜的思想底下包藏的却是腐朽(人类的进步表现在思想层面我认为就是要时刻与腐朽作对),同样也有很多看似中正的思想底下却暗藏着险恶(举一个不着调的例子,爱国与爱政府其实是对立的,但政府不会让人民这么想),在这一点上阿凡达可以说平庸有余,深刻不足,很难列入真正的经典,甚至不能与泰坦尼克相比,至少泰坦尼克礼赞了爱(和坚守爱)的自由;就艺术表现力来说,我觉得技术的强大支撑给阿凡达的艺术表现力加了分,但也仅此而已。在更深的层面上,技术是在抹杀艺术的真谛。一方面,如上所述,就现在的技术而言,它在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艺术的阻滞。另一方面,回到电影艺术的层面,阿凡达也实在是乏善可陈,它流畅的叙事、平稳的线性剪辑、中庸的音乐(和泰坦尼克又是无法比),都是为了衬托“美术”(技术)的优秀和整体的不出错,而看不到丝毫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却导致了艺术的保守,阿凡达带来的“影史革命”的“大众狂欢”真是有点让人叹息。
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之 观《阿凡达》有感
在二月底的时候,我去观看了阿凡达这部影片。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令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我觉得阿凡达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震撼十分大。
故事是从地球开始的。一位名叫杰克•萨利的双腿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他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他去战斗,因此他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矿公司工作。在潘多拉星球上有一种其它地方没有的矿物,此矿物十分吸引人类,能让人类不远万里的从地球来到了潘多拉星球。由此,采矿公司决定派杰克•萨利等三人“化身阿凡达”成为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
杰克•萨利三人到了潘多拉星球之后,其他二人负责采集潘多拉星球上各种生物的样本,而杰克•萨利却是为保护那二人。杰克•萨利因为自己成为了“化身阿凡达”而又能从新行走了而十分的高兴,不过还完全不熟悉潘多拉星的杰克•萨利因为好奇心,而走到了附近的丛林里。一种酷似地球上的含羞草的植物,吸引了杰克•萨利的目光,他朝着植物走了过去,他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植物,刚刚还很高大的植物突然收缩了起来,杰克•萨利觉得好玩就都触碰到了。
杰克•萨利把植物都缩小了,看到了隐藏在植物后面的锤头雷兽,之后,连接不断的奇怪生物都追杀他。当杰克•萨利因被迫与地球上的人失去了联络之后,他遇到了纳威族中的公主—妮特丽,妮特丽从毒狼中把杰克•萨利解救了出来了。以后,杰克•萨利从妮特丽口中了解了许多关于纳威族的事情。纳威族的人也慢慢的接受了杰克•萨利。纳威人一直以来都与潘多拉星球的其他生物和平相处,过着一种天然的生活,杰克•萨利在和妮特丽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对人类来这里采矿的看法,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找到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了。
最后,人类在利益的驱动下,派遣了战机去摧毁纳威族人所生存的一个巨树,尽管杰克•萨利等人一再争取希望可以不要那么做,但是采矿公司还是决意要去摧毁。杰克•萨利与他们协商自己去和纳威族人协商让纳威族人离开那颗大树。然而当他说明了一切之后,纳威族人都很愤怒,特别是杰克•萨利喜欢的那个纳威族人女孩也是很愤怒,纳威族人就把杰克•萨利和一名女教授一起捆在了刑架上了,采矿公司派遣的战机发现他们协商失败了。于是就下令开火,摧毁了他们的障碍——纳威族人赖以生存的那棵巨树,纳威族人的领袖也被炮火炸死。
没有了那棵赖以生存的巨树的纳威族人被迫暂居神树之下。而杰克•萨利等人的正义行为因为和采矿公司的利益相冲,被他们关了起来。后来,他们借机驾机逃跑了,杰克•萨利骑着“魅影”——令纳威人十分害怕的生物,到达了纳威族人暂居的神树下,呼吁纳威族人作出反抗,他终于又得到纳威族人的信任。又在他的呼吁下,他们联络了潘多拉星球上了其他民族的人,一起组建了一支几千人的反抗军,形成了陆空两路的防线。采矿公司的军队也发现了纳威族人的反抗迹象,他们迅速装填了大量的高烈性炸药,准备提前消灭纳威族人。于是,纳威族人的反抗联盟和采矿公司的军队展开了血战,结果,纳威族人反抗军最终打败了人类,而人类的军队指挥也被杀死,纳威族人在杰克•萨利的帮助下,将遣送采矿公司全部离开潘多拉星球。在纳威的精神领袖的带领下,纳威族人用自己的感受器(辫子)与神树相连,借助神树的力量,将杰克•萨利的精神灵魂转移到他的阿凡达身上,杰克•萨利最终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纳威人的领袖。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观看完了这部影片,令我深深的觉得电影中的人类怎么这么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地去伤害潘多拉星球上这么多的无辜的生命,人类好可恶,太残忍了。
我还觉得杰克•萨利的选择是正确的,他选择的是正义,而迈尔斯•夸奇上校选择的是自己的利益,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却伤害了地球与潘多拉星球上的多少无辜的生命,不管他(它)是人类还是生物。
《阿凡达》告诉我,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也要为他人着想,纳威族公主——妮特丽也让我知道做事要报着信心,不要还没有去行动就先放弃了。
《阿凡达》给予了我很多……
我以一个爱看电影的人的角度来聊聊我看完(阿凡达)的感受!
看完电影,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回味那精彩的情节,感觉意犹未尽!又上网来看看大家对它的评价!许多作为专业方面的评价我不懂没发言权,不过我总觉得他们的评价让我不是很过瘾,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阿凡达还在诉说一个更深的哲理,就这个角度来谈谈个人感受:
潘多拉的生活折射了许多我们值得思考的东西:一,对待其他生命的敬重。在男主角受到生命安全威胁的时候,为了救他迫不得已射杀了“野狼”,但当驱走狼群之后,女主角立即去到野狼旁边为其结束痛苦并祈祷,后来转身还责怪男主角,此刻可能有人看了纳闷,是男要吃我,我反抗并打死它们很正常啊!可是土著人它们知道,它们所在的星球上的一切生物是一体的,在深层次都是爱娃创造的,都会回归于整个系统,都是能量!在后面葬土著人的情节中也可以说明这点,并没有死亡只是回归于整个系统中,回归于爱娃中!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大家其实是一体的。导演在此避免了宗教色彩,用创造的爱娃、系统来表达了这个概念。“脑科学家中风后体验涅盘开悟!”这个事件就可以更好的证实我们地球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能量的化身。二,心灵感应。导演很巧妙的用头发末端的末梢可以和战马飞禽灵树连接,并能够感受对方!我们地球上的人同样可以心灵感应许多东西,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报道!心灵的感应能感受许多无法形容的东西,荷花这个词能表达出它的美和本质吗,唯有感受才能发现它的美!三,慈悲的打他的头!曾经有个著名的故事:一位妇女问一位老禅师,自己坐在人力车上,有人抢包,我该怎么办?禅师回答:“那就用你的雨伞慈悲的敲他的头。”电影里同样遇到人类的破坏,也要坚决的反抗,但胜利后并没有对人类报复即使破坏了家园,而是送他们离开!这是我们个人在面对摩擦时该有的态度,慈悲的斗争!最后说下:爱娃。人类的根本也是爱!爱是和谐的基础。敬天爱人,让心中充满爱!为地球如潘多拉那样美好而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