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包括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的中耳炎,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1、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害耳底”,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主要症状为耳痛、流脓,小儿全身症状比大人明显,出现发热、呕吐,严重者会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其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治疗急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以口服抗生素和滴耳液为主,首选口服抗生素,滴耳即将液体的药物滴入患者耳朵,经过鼓膜穿孔流向中耳。2、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耳聋,当感冒、乘飞机或者潜水时,会出现听力下降,当压迫耳屏或改变头位时,听力会有所改善,会出现耳朵疼还有闷胀感、耳鸣,多为低音调的轰轰的耳鸣,打哈欠或擤鼻子时可有气过水声,小儿患者表现为反应较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耳镜检查,发现急性期骨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途外凸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有改变,一般呈淡黄色、橙红色或琥珀色,如果病程比较长,骨膜就成灰暗的、混浊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一般是改善中耳的通气、清除中耳积液为目的,以控制局部的感染。3、胆脂瘤型的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朵长期持续流脓,有恶臭味,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变异性穿孔,穿孔处可见鼓室内灰白色的鳞屑状或豆腐渣样的物质,奇臭,一般有较严重的传导性耳聋,如果病变波及耳蜗,可以引起混合性耳聋,CT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光靠药物是没有帮助的,无法根治,最根本的治疗方法,需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首先应当针对耳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通过局部使用滴耳剂缓解疼痛,或者口服解热镇痛药,减轻耳痛。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则酌情应用抗生素。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务必彻底。①鼓膜穿孔前:应用局部药物滴耳,比如苯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则禁用。如果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等,则行鼓膜切开术,引流中耳脓液。②鼓膜穿孔后:用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氧氟沙星耳浴,待流脓停止后,鼓膜穿孔不愈合者,行鼓室成形术。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单纯慢性中耳炎,应当及时去除中耳炎反复发作的诱因,避免感冒或耳道进水等。当急性发作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并辅以局部滴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待干耳一段时间,再行鼓膜修补术。对于中耳胆脂瘤,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根治术目的首先是清除病灶,获得“干耳”,其次是改善听力,酌情采用鼓室成形术重建传音结构。4、分泌性中耳炎首先应尽早清除中耳积液。早期可以通过恢复咽鼓管功能加强中耳引流,从而利于积液排除或局部吸收。如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通过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等方式清除中耳积液。其次加强对咽鼓管抗感染治疗。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口服促排剂稀释咽鼓管分泌物。同时积极实施全身性的治疗,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口服或静滴。二、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可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分泌性中耳炎时,成人用药3~5天,儿童用药1周。急性期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一般用3天短期治疗。三、手术治疗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
当人体患上中耳炎的时候,就会出现耳痛,耳流脓,发热,呕吐,听力下降等多种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对于中耳炎处于不同的时期,治疗方法是不相同的。急性感染期应该以控制感染、促进中耳通气引流为主,一旦确认这种疾病,应该及早的使用敏感类的抗生素彻底治疗,预防症状的反复复发而形成慢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前,如果耳部疼痛特别明显,并且耳内镜检查发现鼓膜膨出较显著的,可以采取鼓膜切开的方法促进脓液流出,同时局部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以及抗生素滴耳液。对于慢性中耳炎,发生了鼓膜穿孔,并没有反复的发作,可以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的时候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几十年。如果外耳道内有臭味或者是耳内流血,应尽早完善耳部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