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
秦国的强大是多年积累而成,地处最西边,打败“蛮族”义渠,收四川,开水渠,商君变法,不像东边的魏国、齐国那样折腾,国力增长稳定,同时能广纳人才,范睢、李斯、张仪可都是六国人,也是经过很长积累。
在军事上的表现,远的不讲,秦昭襄王(其实他挂的时候离嬴政继位只有9年,因为孝文王和秦王楚都没活多久。)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为嬴政完成统一打下了基础。
在历代秦王经营后,尤其是枭雄秦昭王这五十年的作为(前期宣太后执政),继续贯彻原有战略,秦灭六国也就只能是大势所趋了。
秦始皇能十年灭六国无疑是前面几位秦王基础打的好。在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已经成为了战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存在。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那时的秦王还是不满足,仍然在不断的攻伐。在嬴政继位之前,秦国就已经占据了当时天下一半的地盘。如果说嬴政的老爸不是一个短命鬼能够多活20年,那么统一天下的未必就是嬴政了。
用一句话来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然这其中嬴政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样的,他先王打下的基础同样也是嬴政统一天下的前提条件。如果说嬴政生在韩国,是必不可能做到十年灭六国的。
因为秦国内部的空前团结,还有六国后期都特别的衰弱,加上秦军历来的战斗力强悍。
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就有统一天下的梦想。惠文王时期,也改成了王,而且占据了重要的战略要地,巴蜀之地,为秦军的后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而且秦国在国内兴修水利,重视农业发展。秦国从商鞅之后,也非常愿意接受各国来的人才,著名的秦相从商鞅开始,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都不是秦国人。
秦国而且战斗力彪悍,鼓励耕战。在秦国,如果你战场杀敌能够加官进爵,就算死了你家人也会受益。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经成为了列国最强,最有统一能力的大国。
齐国由于田地自己作死,导致自己险些王国,从此雄风不在。楚国更是被秦国打的首都都搬迁了,而且占据了不少的土地。而且后世大王特别的昏庸,没有真正的改善国境。
赵国是当时军事上,唯一能跟秦国抗衡的,可是长平之战让赵国也是精锐殆尽,从此一蹶不振。
同时,秦国的政治治领导人就一定要有政治远见和头脑。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开创了皇帝制度,还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及书同文车同轨来看,秦始皇真的很有魄力。
其实是很多因素堆叠而成,像秦国一百多年没出过庸主;而且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国变法后实力增强;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黔首也能成君侯,六国还是封君制度,落后且无法摆脱。
就像是打游戏,秦国从孝公变法开始蓄力,用了一百多年,到了秦始皇的时候终于蓄满了,一个大招出去,六国俱碎。昭襄王的儿子年纪太大,在位太短,他孙子子楚在位时间也只有几年,所以嬴政少年继位后厉兵秣马,在历任先王的基础上一蹴而就,灭了六国。
秦始皇的成功不是偶然,七国之战是一场接力赛,他是跑的最快的那一位,到他的时候其他选手有的被甩下老远,有的还在往回跑,尽管还有选手在向他追来,但祖龙双翅一展,直接飞到终点
我个人认为,秦国在嬴政的带领下,可以完成大一统的事业,算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是秦国实力达到了当时统一的条件,再加上嬴政本人有想法有能力去完成统一,就出现了秦一统六国的场面。
首先,当时秦内部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嬴政充分了解到农业对于国家实力的巨大影响,发布了很多的条令法案,去让自己的国民用心努力的耕种。短短几年的时间之中,秦的农业就已经达到了最发达的程度,而这样的现象,也让秦对外扩张征战的过程之中,有了强大的底蕴。
其次,秦拥有着众多厉害的武将。诸如王翦,蒙恬等等,这些人的存在,让当时秦的军队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实力,面对六国的军队基本上呈现出胜多败少的局面。而秦军的武器装备亦是当时最先进的,种种武力方面的条件,让秦军在面对战争的时候,都不用去担心自己失败的问题,这样的一支虎狼之师,必然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最后,嬴政在不断的提升了自己国家的实力之后,也使用了很多的谋略,诸如我们熟悉的远交近攻等等策略,让当时的六国并不能真正的放下一切想法,联合起来共同去对抗秦。在时间的积累之下,秦所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大,内部的实力也越来越强。有着众多人拥护的秦王,会在最后完成了统一,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