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总结归纳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和重组。
②多阅读,多积累素材。
③注意总结的时机,不要在对知识还不熟悉时就开始总结。
④多观摩,选择性背一些好的范本,并对其进行模仿。
⑤多练习,既可用笔记和图表,也可口头总结,多和好友互助,互相讲解。
⑥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不要想一蹴而就。
每年一到年底,各种总结就多如牛毛。这也是中国特色。
如何写好总结?看起来是一门写作技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总结的问题。关键是为谁而写,写了有什么用?这一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多余。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还不是上面要求写?这就错了。
总结的目的,其实是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一番梳理,找出特点和经验来,找出问题和原因来,这样,可以为下一年的工作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因此,写总结必须立足于为自己而写,为工作而写。如果为写总结而写总结,那是南辕而北辙了。
总结最忌讳平铺直叙,简单地罗列现象。好的总结,要把值得肯定的亮点发掘出来,写出其中的原因、做法,这些地方可以写得详细,让人能够借鉴。而对一般性的做法,则可大胆略去,或者只是点到为止。要象中国画一样,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虚实相交,疏密有致,这样才能使人感到有美感。如果什么东西都要画上,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
总结要提炼,要象炼矿一样,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生活本身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肯定也有不平凡的地方,把那些不平凡的东西找出来,象穿珍珠一样穿成一串项链,那价值就出来了。最难的是要知道哪些东西有价值和如何去发现价值。这就要求对生活有积极的思考。为什么一些人一说到总结就头痛,除了官样文章没有味道外,缺少积极的思考,缺乏挖掘和提炼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样的事情,你作了思考,作了挖掘,作了提炼,找出了特色和亮点,那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而如果按照八股文的写法,来个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即使对仗工整,辞藻华丽,也难以掩盖内容的贫乏和思想的空虚。
总结这种文体,其实应该是最好写的。不必虚构,不必说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完全可以操控在自己的手里。写总结之所以令人厌烦,是因为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总结当成了向上表功或者对上应付的手段,完全背离了总结的本来目的。总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把手段当作目的,是我们容易陷入的误区。一旦进入这个误区,那末,这总结这东西,无论对写的人,还是对看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那还不如不写,大家都乐得清闲,也避免了劳神费力。你去看看,有哪一家在写总结啊,不是都过得挺好的吗?如此看来,总有一天,我们要告别总结这种文体。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