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医精诚》读后感

1000到1500字
2024-11-28 09:13: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你是南京医科大学的麽。。。

  大医精诚
  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我国社会更是如此。唐朝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可以说对天下行医人提出了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中华名族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孝仁爱,礼贤下士,勤俭廉洁,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等等;并归纳为仁、义、礼、智、信5个字,这也同样成为医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
  古人是如此的重“德”,剑者,刚毅也,琴者,柔美也,人们常用“剑胆琴心”、“悬壶济世”来赞美医生,但反观如今的我国医疗行业,真正配的上如此称谓的医者,又有几人。
  “白衣天使,魔鬼手段”,这是内地民间对当前医疗系统的深刻讽刺。在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下,内地的医疗事故多如牛毛。最典型的是,一名年约五十的台湾人,到西安旅游是因肚痛往医院割盲肠,返台后去医院检查,发现不仅伤口没处理好而发炎,而且还少了一个肾。这样匪夷所思的医疗丑闻,不绝于耳,难怪会流传着如此一说:“现在到医院看病,没病变有病,小病变大病,大病变无命。”在患者的眼中,一些医院早成了有病无钱莫进来的阎王殿,而白衣天使早成了见钱眼开的魔鬼化身!
  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民的悲哀,为什幺连我们自己都已经对我们的医疗,对我们的医生如此的鄙夷。“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这些都是一代大师孙思邈的为医之道,现代人又学会了多少?
  有读者说:劳而不获,是一件不能长远的事,当然相对于苦行僧一类理想的人,自当别论.一个好医生的出现,是要读很多很多的书,做很多很多的临床,也有可能出很多很多的医疗事故或偏差,还要本质聪明善悟,还要有人出资给他读书买书或出外就教之类.这样过了二三十年之后,一个大好医生才能出现,这时候,你不让他收费,我不知这算不算份?
  是的,站在一名医生的立场上,可以说这一点都不过分,医生看病收费的确毋庸置疑,医生也是人,也要吃饭过日子,只有拥有大德之人才能置自身之穷苦于不顾,解他们之病痛为先要,但大多数的医生,毕竟都是普通人,你能要求他只看病,不收钱吗?当然不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位步入医院就诊的人,也定是受了身体疾痛之苦,断不会为了看病花了钱而对医生大动干戈,但为什幺他会对着医院怒目而视,甚至破口大骂呢?那是因为他所支付的诊金已经超过他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又或者,他的疾痛根本为被解除,但所需支付的费用却足以使之倾家荡产。试想,换做是我们,我们的行为又会是怎样?
  卫生部部长陈竺新上任时曾表示,中国医生在学校都是宣过誓的,都会牢记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神。但如果真正了解中国医疗界的黑幕后,就知道所谓的大医精诚精神早已绝了种,有的只是见利忘义,见钱眼开的邪恶医生。当然,这话是说的有些过了,
  卫生部部长陈竺新上任时曾表示,中国医生在学校都是宣过誓的,都会牢记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神。但如果真正了解中国医疗界的黑幕后,就知道所谓的大医精诚精神早已绝了种,有的只是见利忘义、见钱眼开的邪恶医生。当然,这话是说的有些过了,但确是反映出了中国医疗界迫切需要改革的呼声。
  医者与患者的矛盾正逐渐恶化着,具体着说是谁的错,的确很难说,医生,是个群体,你不能保证所有的医生都是在凭良心看病收钱,患者,也是个群体,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患者都不是“浑水摸鱼”。一个巴掌拍不响,导致今天如此结局,双方各有对错,究其主要原因,我觉得是这两个矛盾的主体缺乏交流。
  我们要对现在的,未来的医生们说:不要因为患者不懂医术就不对其疾病做出解释,不要因为患者对病情的“打破砂锅问到底“而心生嫌恶,更不要胡乱对患者作出错误的诊断,想想古人今人的医术医德,想想《大医精诚》的教诲,您应该成为一名德术兼备的好医生。我们要对现在,将来的患者说:不要因为医生一收费就骂其乱收费,不要医生一不笑就责其无医德,更不要医生一治不好疾病就轻其无医术,想想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想想孔子所宣扬的“仁”,您应该成为一名知礼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