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71673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323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4380人,增长2.32%。年平均增长率为0.23%。共有家庭户1028579户,家庭户人口为347557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7人减少0.19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18288人,占51.61%;女性人口为1798443人,占48.3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43下降为106.66。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6169人,占14.69%;15-64岁人口为2853178人,占76.7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7384人,占8.5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3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1个百分点。
受教育情况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975人上升为8037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宝鸡市人口数据公报地区人口数(人)比重(%) 2010年比重(%) 2011年宝鸡市总计 3716731 100.00 100.00 渭滨区 448189 12.06 10.00 金台区 394538 10.62 9.88 陈仓区 595075 16.01 17.42 凤翔县 483471 13.01 13.60 岐山县 459064 12.35 12.54 扶风县 416398 11.20 11.42 眉 县 299988 8.07 8.15 陇 县 248901 6.69 6.79 千阳县 123959 3.34 3.41 麟游县 90728 2.44 2.41 凤 县 105492 2.84 2.94 太白县 50928 1.37 1.44 截至2010年,资料来源于宝鸡市统计局官网 宝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中,有多达7个落户宝鸡(包含兴平专区项目)。经过建国60多年的努力,宝鸡已发展成为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防军工企业为骨干、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重要工业基地。
宝鸡是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西部唯一的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首批技术创新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市。截至2012年,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20多个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专利授权量在陕西仅次于西安。上市公司6户,有19户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各类分支机构。
2011年宝鸡市生产总值117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5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9.25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97.94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579元,折合5012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78.51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9.2%。
2012年,宝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26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932.65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333.96亿元,增长9.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7778元,折合6010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98.6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9.56%。
2014年宝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54亿元,增长10.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8.05亿元,同口径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2014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45.2亿元,增长12.2%。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宝鸡制造的重型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精密磨床、航空航天电子仪器仪表、飞行安全设备、传感器、开关设备、纺机纺电、石油钻采与运输设备、铁路装备、桥梁、钛材等新材料、冰箱家电、烟酒食品、生物医药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2014年东岭集团总收入突破75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前移15位,陕汽控股集团在宝产值突破百亿。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跻身全国百强产业园区,眉县科技工业园跻身省级经开区,新增西凤酒业工业园等4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占GDP比重达到50.07%。瑞科新材料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秦川机床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新材料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挂牌运营。
九大基地建设
(1)重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基地。重点抓好陕汽集团、法士特、中铁宝工、吉利汽车宝鸡生产基地公司、宝石特种车辆公司等企业建设。积极引进配套厂商,培育集整车及零部件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链,建设中国西部微型及载重汽车制造基地和汽车零部件配套加工中心,打造中国第三个汽车工业基地。
(2)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和矿业基地。以宝钛集团、东岭集团、龙钢等为龙头,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带动有色金属产业向大规模、多品种、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012年,以“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集群成功跻身科技部首批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名单。
(3)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以秦川发展和宝鸡机床等为龙头,通过资本运营,组建机床工具集团,以精密专用机床集成化、通用机床规模化为重点,大力引进机床配套生产企业,发展高端特色产品,打造西部地区最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宝鸡机床现为中国中西部最大的高端机床生产基地。
(4)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以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龙头,通过内引外联、资产重组。宝鸡钢管有中华第一管之美誉,现已建成世界第三条连续油管生产线,2009以来宝鸡钢管已经连续4年产值超100亿元。宝鸡现已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装备基地之一。
(5)食品工业基地。以宝烟好猫、猴王、西凤酒、太白酒、青岛宝啤、得力康、惠民乳品等为龙头,支持其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进名牌战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酒类产业。
(6)水泥及新型建材制造基地。以海螺水泥、扶风冀东水泥、千阳秦岭水泥、岐星水泥、社会水泥、金德铝塑管业等为龙头,把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培育成该市工业新的增长点。
(7)航空安全装备产业基地与电器电子产业基地。依托中航宝成航空仪表公司、凌云电器公司、长岭电子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开发飞行环境监测系统、组合导航系统、光纤陀螺等结构和功能综合化的全新航空安全产品,建设宝鸡航空安全装备产业园。
(8)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太白山药谷大品牌,以辰济药业、金方制药、秦明电子、秦岭制药、金麒麟药业等为龙头,加快医药基地建设,把医药产业培育成一个大产业。
(9)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依托中铁宝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南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铁路道岔、钢桥梁、轨道车、铁路接触网器材等主导产品,加快企业扩能改造,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产业规模。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 “一个主体(奶牛)、三大品牌(秦川牛、布尔羊、莎能奶山羊)”的畜牧业发展格局。2012年,已建成畜牧小区322个,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3.99万头增加到15.02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比“九五”末提高13.3个百分点。畜、粮、果、菜、药五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以3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3.1%。
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陈仓区跻身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区),凤翔县进入陕西省竞争力十强县。突出奶畜、肉牛、肉羊、生猪、家禽五大畜种,构建四大畜产经济带。以陇县、千阳、陈仓、眉县、岐山、扶风、凤翔为重点建设20万头良种奶牛产业带;以麟游为中心,辐射带动凤翔、岐山、扶风、陈仓区西北部山区,建成100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带;以扶风为中心,带动凤翔、岐山、眉县、陈仓、麟游等县区建成30万头优势肉牛产业带;以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为重点,发展生猪100万头头,禽1000万只,建成猪禽产业事。